资源娱乐
首 页
购买会员
联系网站
会员中心
第九章 训鼩记

我刚把这些小水鼩放到鱼缸里时,它们花了很长时间探索自己窝边的桌面。它们似乎对水很感兴趣:一次又一次地来到水边,闻一闻水面,并用细长的胡须尝试触碰。在它们的尖嘴边上,长有一圈细长的胡须,看上去像光环一样,这不仅是水鼩最重要的触觉器官,同样是它们最重要的感觉器官。通常而言,鼻子是普通哺乳动物的主要感觉器官。不过,在水生哺乳动物身上,情况并非如此。水鼩等水生哺乳动物在水下捕食的时候,鼻子毫无用处。水鼩的胡须就像昆虫的触角那样敏感,像盲人的手指那样灵活。

和老鼠以及其他小型啮齿类动物一样,水鼩在小心地探索新环境时,每隔几分钟就会疯狂地冲回自己的地窝里,以确保安全。这种奇特的行为是为了提高自身的生存能力。水鼩要不时地确保自己没有迷路,能够尽快回到安全的地方。这些又矮又胖的黑家伙小心翼翼地往前爬,一直用胡须探路,突然间,它闪电一般地跑回自己的窝。奇怪的是,它们并不会直接从盒子上的小门进去,而是在冲到盒子边的时候,一下子跳到盒子顶上,然后用胡须探索盒子的边缘,找到入口,再翻半个筋斗进去,此时它们的背部几乎垂直朝下。在多次重复这套动作后,它们不需要再用胡子去试探,就能直接找到入口了。它们非常清楚门的位置,但仍然要先跳到盒子顶上再进门。水鼩一直就没明白,这么做完全是多此一举,它们本可以直接跑进门里。下面我还要详细地讨论水鼩的习惯性路线。

到了第三天,水鼩完全熟悉了它们所处的四方形“小岛”。这一天,这窝水鼩中最大、最富进取精神的那只大胆地进入水中。无论是哺乳动物、鸟类、两栖动物,还是鱼类,往往是体形最大、颜色最漂亮的雄性扮演领袖的角色。一开始,它坐在水边,前身探入水中,前腿快速地划水,可同时还用后腿紧紧地抓着桌子边。随着身体滑入水中,它突然惊慌失措,疯狂地往前游,就像被吓坏的小鸭子,一口气游到对面,跳上了对面的那张桌子。它非常激动地坐在那儿,用一只后爪抚摸自己腹部,就像河狸鼠(Coypu)或海狸那样(Beaver)。不久它就平静下来,安静地坐了一会儿。之后它再次来到水边,稍作犹豫便跳入水中;这次它潜入水底,在水下游得非常开心,时上时下,又沿着水底小跑,最后跳出水面,刚好回到它第一次下水的地方。

当我第一次看到水鼩游泳时,发现了一件特别吃惊的事:这个小家伙身上是一半黑一半白,可是在潜水时,它看上去却是通体银色。与海豹、水獭、海狸、河狸鼠等大多数水生哺乳动物不同,水鼩的毛与鸭子、鸊䴘的羽毛比较像,在水下是完全干燥的。也就是说,在水下时,水鼩身体表面有厚厚的一层空气。而刚才提到的几种水生哺乳动物,只有贴近身体的短绒毛是干的,表面的毛会变湿,所以这些动物在水下时,你看到的仍然是它们的自然毛色,它们出水后,身体表面都是湿的。我早就知道水鼩的皮毛具有防水的特性,所以如果仔细想想,就应该能分析出来,水鼩在水下应该和水生甲虫或水蜘蛛一样,腹部有能保存空气的软毛。不管怎样,对我来说,能看到水鼩漂亮的透明银装,也是一个小小的惊喜,这是大自然为其仰慕者准备的礼物。

还有一个特别的细节,也是在我看到水鼩下水之后才发现的:它们第五趾的外侧和尾巴的背面有一排能够竖起来的硬毛。这就形成了可折叠的桨和舵。只要水鼩在干燥的地面,这些硬毛就会收起来,毫不显眼。可是,就在水鼩下水的一瞬间,这些硬毛就会张开、铺平,提供有效的驱动力并起到尾舵的作用。

在陆地上,水鼩看上去和企鹅一样笨拙,但入水之后,它们就完成华丽的转身,成为优雅的典范。水鼩走路时,下腹圆鼓鼓的,让人不禁联想到贪吃的老达克斯猎犬。但是到了水下,水鼩圆鼓鼓的肚子和它背部的曲线构成了完美的平衡,形成了漂亮、对称的流线体造型,再搭配上银色的外套、优雅的动作,真是一幅迷人的画面。

后来,所有的水鼩都开始嬉水了。这时,养水鼩的鱼缸成为我们研究站最主要的景点,到访的博物学家和动物爱好者都过来参观。大多数小型哺乳动物都是夜行性的,但水鼩基本上是昼行性的,除了凌晨时分,总有三四只水鼩在外面玩耍。它们在水面和水下的行为都十分有趣。就像喜欢打转的豉虫(Gyrinus)那样,水鼩能够高速地转着圈游动,而且圆圈半径很小,显然,带有可折叠硬毛的尾巴起到了关键作用。水鼩有两种不同的潜水方式:一种是像鸊䴘或水鸭那样,先往上跳起,然后一头扎进水里,直直地潜下去;另一种是把鼻子探到水下,然后用爪子快速划水,直至达到一定速度再全身入水,就像飞机起飞的方式,只不过水鼩是倾斜着下潜,而飞机是倾斜着上升。要想待在水下,水鼩肯定要花费不少气力,因为它皮毛中的空气会产生很大的浮力。水鼩很少直着身子往下潜,斜着身子时,水鼩必须一直保持稳定低速,才能避免浮上水面。在潜泳时,水鼩会以一种奇怪的方式把自己的身体摊平,这样就能与水形成一个很好的受力平面。据说河乌(Dipper)会用爪子抓着水底的东西,但我从没见过我养的水鼩这么做。看上去它们似乎是在鱼缸底部爬行,其实它们是紧贴着缸底游泳。不过,也许是因为水底的沙砾比较平坦,也不利于水鼩借力,所以当时我并没想到要往水底放些凸起的石块。它们一进到水里,就开始嬉戏,要么在水面上相互追逐,把水弄得哗哗响,要么在水下悄无声息地打闹。它们能够像水鸟那样浮在水面,而其他任何哺乳动物都做不到。它们经常一边侧身翻滚一边打扮自己,它们一出水就开始清洁自己的皮毛——人们更愿意说“梳理”而非“清洁”,因为它们的行为和刚出水的鸭子很像。

水鼩在水下的捕食方法最为有趣。一开始,水鼩沿着不规则的路线游动。突然间,它向着直线方向飞快地冲刺二三十厘米,然后就开始降低速度转圈。据我观察,在沿直线快速游动时,水鼩的胡须紧紧贴在头部,但在转圈时,胡须都竖起来,四散开,以便探测到猎物。我觉得,水鼩在捕猎时,基本用不到自己的视觉,至少在使用胡须之后就用不到了。我把活的蝌蚪或小鱼放到鱼缸里时,水鼩可能看到了,但是在真正捕杀猎物的时候,水鼩完全依靠触觉,也就是它鼻子上四散的胡须。自然界中,某些小型鲶鱼也用同样的方法寻找猎物。鲶鱼沿着直线快速游动时,嘴部周围长长的触须也贴在身上,但是感到周围可能有猎物时,鲶鱼的触须就会像水鼩的胡须那样伸直、张开,然后开始胡乱旋转,以便触碰到猎物。水鼩甚至不一定非要真的用胡须碰到猎物。小鱼、蝌蚪或水生昆虫的运动会造成水波振动,在距离很近的时候,水鼩敏感的触觉器官可能会感知这种振动。无法仅凭观察来证实这一点,因为水鼩捕食的动作实在太快了,人眼根本看不过来。水鼩头部一扭,猛咬一口,然后就开始往岸边游,这时猎物已经在它嘴里挣扎了。

尽管个头不大,但水鼩十分凶悍。所有脊椎动物中,水鼩或许是最恐怖的捕食者。水鼩的凶悍程度甚至能与无脊椎动物相提并论,包括本书第三章中提到的凶残的龙虱幼虫。A·E·布雷姆(Brehm)研究发现,水鼩能咬坏大鱼的眼睛和脑子,把体重超过自己60倍的大鱼杀死。这种情况发生在鱼缸里,因此鱼无处可逃。诺伊希德尔湖的渔民也向我讲述过同样的故事,他肯定不知道布雷姆的发现。有一次,我给自己的水鼩喂了一只大青蛙,后来再也没这么做过,因为我实在不忍心目睹后续的残忍场面。当时,有一只水鼩在水里碰到了这只青蛙,立即就开始追赶,水鼩一次又一次地咬住青蛙的腿,又接连被青蛙踢开,但水鼩并没有放弃进攻,最后迫使青蛙绝望地跳出水面,落到了桌子上。这时另外几只水鼩马上过来帮忙,咬住了青蛙的腿和臀部。这时,可怕的情况出现了:它们开始活生生地分食青蛙,从各自咬住的地方下嘴。一众水鼩开始大嚼青蛙肉,可怜的青蛙呱呱叫起来,令人心碎。我不得不立即终止这项实验,把血肉模糊的青蛙救出来。后来,我再也没有给水鼩喂过体形比较大的动物,只喂那些可以被水鼩一两口就咬死的动物。大自然有时真的非常残忍,大型猛兽往往能迅速杀死猎物,但它们这么做并不是出于怜悯之心。狮子必须很快终结一只大羚羊或水牛的性命,以避免自己被弄伤。这些野兽每天都要捕猎,即便一次捕食受到一点小擦伤,它们也难以承受。因为伤口积攒得多了,野兽就没办法捕猎了。由于同样的原因,巨蟒(Python)和其他大蛇也用很快、很“人道”的方法杀死身强体壮的哺乳动物。不过,如果受害者对杀手构不成什么威胁,那么杀手就不会有丝毫心软。豪猪凭着一身的尖刺,根本不怕蛇咬,豪猪吃蛇时往往从蛇尾开始,或者从蛇的身体中间开始,水鼩也以类似的方式对待毫无反击能力的猎物。可是,人类不应当对无辜的残忍生物妄加评论,人类为了取乐而猎杀,又给生物带来多大的伤害呢?

水鼩的思维能力并不强。它们挺温顺,也不怕我,我把它们拿在手里时,它们不会咬我,也不会逃避,但如果我把它们攥在手里太久,它们会试图钻出去。即便我把它们从鱼缸里拿出来,放到大桌子上或者地板上,它们也绝不会惊慌。我用手喂它们食物,它们就会过来吃,有时甚至还会主动爬到我手中,似乎是想得到保护。在鱼缸外的陌生环境中,如果我把它们的窝——那个盒子放到它们眼前,它们会认出来那是它们的家,立即奔过去,如果我一直把盒子举在它们头顶上,让它们够不到,它们就会抬着头一直往前追。总之,我为自己感到骄傲,因为我驯服了鼩鼱。

在熟悉的环境中,我的水鼩会严格按照习惯行事。我在上文已经讲到过它们的保守倾向:它们回家时要先爬到屋顶上,然后翻个筋斗从门里钻进屋,这种方法真是不实用。下面我再详细讲讲它们恪守习惯的特性。特别是水鼩的行路习惯,具有惊人的永恒性,用“苗歪树不直”这个谚语来形容水鼩的习惯,是再恰当不过了。

处于不熟悉的环境时,水鼩从来不会快跑,除非它们处于极度惊慌之中,这时它们会慌不择路,撞到东西上,最后被陷在死胡同里。但是,只要不是极度受惊,处于陌生环境时,水鼩会一步一步地向前挪,一直用胡须左右试探,而且绝对不会走直路。如果水鼩是第一次走某条路线,那么最终的路径是一百种偶然因素决定的。但是在重复几次后,水鼩就会记住这个地方,而且会精确地重复上一次的行动。与此同时,你还会发现,水鼩在重走经过的路线时,速度会快很多。如果把水鼩放在一条走过几遍的路线上,它一开始会走得很慢,小心地用胡须试探。突然间,它找到了熟知的方向,就会往前猛冲一段距离,精确地重复它上次的每一步、每一个转向。当它到达一个不再熟悉的地点时,就又开始用胡须试探,一步一步向前摸索。不久,又是一阵猛跑,之后又是一段摸索,就这样,一直快慢交替着前进。在探索路线的初始阶段,水鼩的平均前进速度很慢,快速前进的次数很少,距离也短。逐渐地,水鼩“烂熟于心”的路段变得越来越长,数量也增加了,直到这些路段都连接到一起,这时水鼩就能不间断地跑完整个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