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在对新潮小说的潮流作了如上梳理之后,我觉得我非常有必要对我这里分类性叙述的相对性加以说明。事实上,在短短的十来年的时间内新潮小说“三代”人之间其实并没有一种明显的“代沟”,不但在年龄层次上他们彼此不分伯仲,除了第三代作家整体上确乎比前两代年轻一些外,第二代与第一代之间则实在不存在年岁上的差异,而且三代作家实际上很多时候是并肩作战的战友。因此,本质上说我的划分其实是并不科学的,但为了叙述和阐释的方便,我似乎又不得不取此权宜之策。
此外,在这篇“导论”的最后,我还得对新潮小说作出总体上的判断和必要的阐释。我觉得“新潮小说”的演变发展就整个中国当代文学的历史来看无疑是一次“失意的凯旋”。表面上看这是一个充满矛盾的词组,既是“凯旋”本就谈不上“失意”,如果“失意”也就根本不会“凯旋”。但这种矛盾的组合却又确确实实统一在新潮小说这里,某种意义上,这对矛盾也正是对于新潮小说命运和成就的绝好概括和总结。繁衍在当代中国这个特殊的文化语境中,新潮小说注定了本质上就只能是一个巨大的矛盾。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新潮小说的划时代伟绩是无法抹杀和不可替代的,某种意义上它是中国当代文学的一座里程碑,它为提高中国小说艺术品位所立下的不朽功勋将永远镌刻在文学史册上。这当然是一次声威赫赫的“凯旋”!但是,这次伟大的“凯旋”并没有给新潮作家带来真正的光荣。在得到接受和认同方面,新潮小说的境况就很令人悲哀。新潮小说至今也没有为普通大众读者所接受,它似乎永远只能是少数读者的案头读物。文学权威话语虽然不能抹杀新潮小说的成就,但其对新潮小说的言说却总是羞羞答答和言不尽意。新潮作家高举着他们的小说战果“凯旋”,可迎接他们的却只有几个躲躲藏藏的人影和稀稀落落的掌声,你说他们能不感到“失意”和失落吗?
注释
[1]尤奈斯库.论先锋派//王忠琪,主编.法国作家论文学.北京:三联书店,1984.
[2]赵毅衡.先锋派在中国的必要性.花城,1993(5).
[3]希尔斯.中心与边缘.芝加哥:芝加哥大学出版社,1975:7.
[4]高行健.现代小说技巧初探.上海文学,1982(8).
[5]李劼.论中国当代新潮小说.钟山,198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