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前面讲过,程子以“所以”二字强调出形而上与形而下的分别以后,一个巨大的哲学思辨的空间就敞开了。形上、形下指涉的就是“理”“气”的问题。对于程朱理学,有两点必须明确:第一,最真实的、始终存在的是“理”不是“气”,所以“理”为本;第二,凡是“气”,皆有消尽之时,但“气”消尽并不意味着“理”也消失了。气有生灭,理无成毁。
形上、形下的明确区分,使得很多潜在的问题浮现出来。理作为包含“必然性”的具体化的“所当然”,是形而上者。形上之理与形下之气何者在先?作为形而上者的理是如何有动静的?朱子说:“太极动而生阳”,是“天命之流行”“天命之当然”。但太极或天理既是形而上者,又如何能动呢?一谈动静不就落入时空范畴当中了?既然万事万物都根源于天理,而天理是纯善的,那么它怎么会创造出一个参差不齐的世界?换句话说,在万物生成以后,“理”作为本质遍在于万物之中,那么,是否所有的万物属性都来自于“太极”呢?如果是的话,那万物之间的差异从何而来?如果不是,则万物的统一性何在?朱子对这些问题都做了详密深细的思考。
(一)理生气
朱子明确有“理生气”的讲法。但这种讲法到底是偶然的说法,还是其思想体系固有的结构性论述呢?朱子明确说“理生气”的地方极少。在《语类》和《文集》当中只有一条:
谦之问:“天地之气,当其昏明驳杂之时,则其理亦随而昏明驳杂否?……若气如此,理不如此,则是理与气相离矣!”曰:“气虽是理之所生,然既生出,则理管他不得。如这理寓于气了,日用间运用都由这个气,只是气强理弱。”[1]
值得注意的是,朱子说出“气虽是理之所生”这一论断时,并没有引起弟子的质疑。由此可见,这一思想在朱子及其门人那里,是一般的共识。但这样一种有普遍共识的思想,朱子为什么极少谈及呢?
合理的解释只能是:“理生气”所要表达的道理是朱子及其门人普遍接受的,但这个说法却不是其标准的理论表达,只是问答中较为随意的偶然说法。实际上,在朱子的哲学话语中,这一思想的更为准确的表达是“理必有气”。也就是说,只要有理,就必然有其气质性的倾向。用体用概念说,则“理必有气”是说只要有这个“理”,就必然体现为相应的“用”,必然体现为时空当中的某种可感的东西,体现为象或形。即使最高的形上者——理或太极,也有其气质性的倾向:实有和分别。我们在前面讲过,“理”的本义是治玉,有“使纹理显现”之义。所以,理本身就有动态的产生差异的倾向。由于理总是在不断地分别,本身就构成了一种动的倾向,这种动的倾向可以称之为“理之用”。“理之体”是静的、不变的。气有变化、始终,理本身却无生灭、成毁。理只是作为所有差异、条理基础的实有的、分别的根本倾向。天理作为最高的形上者都有分别的倾向,何况更为具体的理。气不是别有根源的,只是理的气质性倾向而已。
只有在此基础上,朱子的许多论述才能得到理解。比如,朱子关于仁义阴阳的讨论。朱子《太极图说解》刊行以后,受到了广泛的质疑。朱子为之辩护甚力。在众多的质疑当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朱子在“仁义中正”间区分了体用阴阳。在朱子看来,“仁义中正”就是“仁义礼智”。“仁义礼智”又分阴阳体用:“义”“智”属“阴”,“仁”“礼”属“阳”;“义”“智”为“体”,“仁”“礼”是“用”。这样的说法引来多方质疑。因为按照当时的普遍理解,仁义礼智皆是天理,在仁义礼智间分阴阳,岂不是说理变成气了?其实朱子强调的是理的气质性倾向。仁就有积极的意思,义就有消极的意思。在朱子那里,“仁义礼智”对应“元亨利贞”,同时对应“生长收藏”的四个阶段。“生、长”是舒发开来的状态,故属“阳”;“收、藏”是闭敛的状态,故属“阴”。而阴阳、动静、阖辟,都是理本体固有的气质性倾向。
既然“理必有气”,气只是理之气,那么理为什么管束不得它?所以要进一步讨论理强还是气强的问题,究竟是理强气弱还是气强理弱。气是理之用,理必有气,有这般理就有这般气。仁就有个阳的意思,义就有个阴的意思。所以才说仁阳而义阴。当然,后来朱子又有更为复杂的表达——“仁体刚而用柔”“义体柔而用刚”。为什么由“当然”之理生出来的气会有驳杂之气?所谓驳杂之气就是不善之气。理是善的,气作为理之用就应该生出善的气来,为什么会有不善的气呢?关于气强还是理强的问题,朱子实际上是说,一旦变成了个体以后,气强过理。一般的事物身上,理在气之中的体现是直接的,刚的就是刚的,柔的就是柔的。水、火、木、金、土,五行各有其气质,每种气质都是理的一偏而非完整的体现。理的一偏,也就是理的某一个方面突出出来。金就是金之气,木就是木之气。甚至到了动物那里,都是这样。朱子讲,虎狼就是个义,所以《语类》中有一段讲到老虎被射杀的时候,临死前最后跑的那几步都是直的,因为虎的气直。[2]至于动物和植物,按理说动物的气更灵,植物的气不灵,因为植物没有知觉。但朱子说植物也有植物的好处,动物一死,没过几天就腐烂了,植物死了却很久都不烂,所以相比起来植物的形魄又比较强。再下面就涉及到人心的问题。动物身上禀得的某一方面的理比较突出,这理就直接地表现出来。但人就比较复杂,人能够主动地知觉这个理,当然也能够主动地拒绝去知觉这个理。这就有了一个主观选择的问题,而不再是理的直接体现。[3]
天地生生不已之理,是不断地创生的。世间万物如果只创生一次就结束了,那么这个世界就简单了,就是纯善无恶的。从太极到两仪、两仪到四象、四象到八卦、八卦到六十四卦,当然还可以再分下去,但无论怎么分都是纯善无恶的。但问题是,所谓生生不已,不是今天生完了,明天就不生了,它是每时每刻都在生长出新的东西来,每时每刻都在生长出新的阴阳之气,那么这个新的阴阳之气和旧的阴阳之气之间,就自然而然形成了某种冲突。生生之理必然要落实为有限的东西。有限的存有,都要经历生、长、收、藏的阶段。前一个阶段的有限的物还没结束,新的有限的事物又生出来了。于是就形成了冲突。不同的事物处在不同的阶段,有的处在生的阶段,有的则到了藏的阶段。导致这个世界充满了冲突的原因就在于该结束的不结束,就对后来的生长形成了阻碍。恶不是别的,不过是各种形态的过和不及而已。当生的阶段,生得过了,是恶;生得不及,也是恶。人处在顺境,自然容易生过度的倾向。生的阶段鲜花怒放,但如果已经该凋谢了却还要顽固地怒放,那就不好了。具体的道理也有其适用的阶段,所以是有终结的。而普遍的天理却是恒常不变的。
(二)理气先后
接下来讲理气先后的问题。实际上,讲完理生气的问题,理气先后的问题就已经有答案了。我们前面讲了“理必有气”,“理必有气”也就意味着不可能有“孤露”之理。理为本,气为末;理为体,气为用。在根本层面上可以说理优先于气,但在具体的实存中则无所谓先后。所以朱子讲:“理未尝离乎气。然理形而上者,气形而下者。自形而上下言,岂无先后!”[4]
我们之所以要特别辨明这点,在于朱子对理的根本地位的强调中,有一些容易产生误解的说法。比如他说:
且如万一山河大地都陷了,毕竟理却只在这里。[5]
这样的讲法似乎又有理是时间上在先的意思。有些学者认为,“且如万一山河大地都陷了”是在说有可能出现只有理没有气的阶段。这样的理解显然是不能成立的。在朱子的哲学话语里,山河大地虽然大,但仍然是有形的物。既是有形的物,也就一定是有限的,终会灭尽无余。也就是说,在朱子“理必有气”的思想系统当中,是有可能出现没有任何具体事物的宇宙发展阶段的。但是,即使在没有任何具体事物的时候,理也不是孤立存在的,理仍然跟气结合在一起。那种情况下的气,就是天地公共之气,也就是没有任何具体形质的气。朱子曾经说,天地最初不过是水火二物。山峦最初也是柔软的,因此呈波浪状。所以,在理论上的确可能出现“山河大地都陷了”的阶段,但即使“山河大地都陷了”,毕竟理还在那里。既然理在,气就在。实存的世界依然是理和气的结合,只不过这时候的气处在极简单的分别状态,而不是以山河动植等具体的形式存在罢了。
一般地讲,理、气之间不能说谁在先、谁在后,理气先后的问题讨论的是何者更为根本的问题。在朱子那里,究竟理是第一性的还是气是第一性的?这是一个根本问题。如果理、气都是第一性的,那就成了二元论,就不再是一本了。在朱子的思想里,理是第一性的。从根本性上看,理更根本;从实在性上看,理更实在。气是理之气,或者气是理之用。只要是气,就一定有生灭、成毁。不管什么样的气,都有生灭,而且是完全彻底的消灭,没有任何遗存的消灭。理解程颐和朱子,特别重要的一点就是在他们的思想里没有永恒的质料。物质不灭的观念,在程朱那里是不成立的。这是程朱与张载的最大区别。气,来无所由,去无残迹。关于理气先后,朱子通常的表达是:理气本无先后,但是,如果你一定要推上去,看起来却像是理在先、气在后似的。[6]当然,朱子强调,这个理在先、气在后,不是说今日有是理,明日再有是气。不是时间上的先后关系。理在先,是逻辑上的在先。
(三)理气动静
接下来我们讲理气动静。关于理气关系,特别关键的一个问题就是太极动静。《太极图说》讲“太极动而生阳,动极而静,静而生阴,静极复动。一动一静,互为其根”,强调的是动静互为条件。但问题是太极如果有动静,那么太极岂不成了具体的物?太极是形而上者,形而上者就没有时空的位置,既然没有时空的位置,何以能有动静呢?如果有人问:理存在在哪儿?我会回答他说:你问错了。因为“哪儿”作为空间的位置,是根源于太极的。理是时空之本,问太极存在在哪儿,那也就等于将太极当成形而下的了。在朱子那里,形上、形下的分别是非常明确的。
既然太极不在时空关系里,则太极显然是不能动静的。那如何理解《太极图说》里的“太极动而生阳”呢?有学者以为:太极动静应理解为太极含动静之理。这种理解的根本问题在于违背了一本的原则,“理论补丁”太多,无法从一个根本的原则里推演出其他的道理来。如果太极含动之理、静之理,是不是还得有时间之理、空间之理?进一步地,是不是还得有大小之理、上下之理?在朱子那里,太极或天理就是一个生生之理。这生生之理是天命之流行,永不停息地创生。只有这是根本。一切原理皆根源于此。
请所有作者发布作品时务必遵守国家互联网信息管理办法规定,我们拒绝任何色情内容,一经发现,即作删除!
声明 :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本站部分内容来源网友上传,
本站未必能一一鉴别其是否为公共版权或其版权归属,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速联系我们,一经确认我们立即下架或删除。
联系邮箱:songroc_sr@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