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珍奇动物
中华大地动物区系包括古北界和东洋界两大动物地理区域。地跨两界的国家世界上只有中国、墨西哥和印度。我国共有脊椎动物4000多种,占全世界同类动物的1/10。在2100多种陆栖动物中,包括兽类450种,鸟类1186种,两栖类196种,爬行类320种,此外,还有鱼类2000多种及其他各种水栖动物。其中有许多是中国特产而又闻名世界的珍禽异兽。据1988年12月10日经中国国务院批准公布《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其中一级保护动物有96种。例如大熊猫、金丝猴、白唇鹿、扬子鳄、中华鲟〔xun寻〕、白鳍〔qi旗〕豚、野马、野骆驼、麋鹿、朱鹮〔huan环〕、丹顶鹤等均为我国一级保护珍稀动物。
中国为抢救濒危的生物资源,1994年已开辟了各种类型的自然保护区763个,其中90个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如为保护大熊猫而设立的四川卧龙、唐家河等自然保护区,安徽扬子鳄自然保护区,湖北神农架金丝猴自然保护区,以及贵州梵净山、吉林长白山、广东鼎湖山、福建武夷山、浙江天目山等著名自然保护区。在这些保护区内,专门对珍稀动物资源及其生态系统进行了系列调查,并对十分珍贵的动物群习性和繁育做了常规监测。其中吉林长白山、四川卧龙、广东鼎湖山、贵州梵净山等自然保护区已经加入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中外科学家合作共同进行定位观测研究,对我国珍稀动物资源的保护做出了贡献。
(1)人类宠儿——大熊猫
大熊猫(Ailuropodamelanoleucus)是中国动物中的无价之宝,也是世界上男女老少都喜爱的珍稀动物。有人叫它大猫熊,认为是熊科,也有人把它列为猫科,其实它属于哺乳纲,猫熊科,熊猫是俗称。熊猫性情温驯,头圆尾短,体态肥胖,有漂亮的黑白两色皮毛。白脸膛、黑耳朵,面孔涂上两个“八”字形黑眼圈。全身大部分乳白,四肢黑色,前肢黑色与肩部中央相连接,形成一条黑色的环带,好似一个身穿黑白套服的摇摇摆摆的“模特儿”,有人叫它熊猫小姐,别忘了,还有熊猫先生也常出场表演。
大熊猫和人类几乎同时出现在地球上,大约在第四纪更新世中期(60万年前),在中国南方大熊猫与剑齿象、巨猿经常生活在一起,形成了当时当地典型的动物群。天有不测风云,第四纪冰川来临,气候骤冷,生存环境恶化,大熊猫生活地区逐步缩小,只限于中国横断山区、四川西北部、甘肃、陕西狭小地带。虽然大熊猫在地球上出现很早,但它始终默默无闻。1869年法国神甫大卫曾在四川宝兴获得第一个大熊猫标本,送到了巴黎法国自然历史博物馆。直到1936年捉到第一只活的大熊猫后,它才闻名于世,至今不过才半个世纪的历史。1955年北京动物园开始人工饲养大熊猫,1963年9月首次喜得幼仔,进入人工繁殖大熊猫的新时期。不久,人工授精又获得成功。人们不禁要问:大熊猫为何如此稀少娇贵呢?
这是因为大熊猫不仅分布地区狭隘偏僻,并受食物来源的限制。熊猫栖息在海拔2600—3500米山区,要求气候温润、冬不冷夏不热。熊猫的食物主要是竹类,而且它的食量很大,所以竹类的分布和多寡盛衰影响着熊猫的分布与存活。一般竹林分布是孤立分散的,倘若竹林的生长突然发生较大的变故,如前几年我国箭竹大面积开花枯死,就会断绝熊猫的食物来源,造成熊猫的大批死亡或迁移。再者是熊猫繁衍子孙能力差。熊猫性格孤僻,孤芳自赏,独来独往,求偶机会少,偶有发情才寻寻觅觅,又不知情郎、阿妹在何方?何况它们性成熟晚,一般长到六七岁才春情勃发,发情期又很短,很容易错过“美好姻缘”,所以繁殖率低。熊猫妈妈若产仔,也一次只一二个,在自然界只能养活一个,成活率也很低。虽然熊猫种群在自然界竞争中,为适应环境变迁,已由食肉兽逐渐转化为素食动物,在中国西南争得一席之地保存下来,但是仍未能挽回日渐衰微的命运。这种无价之宝在我国许多地方已经绝迹,幸存的野生熊猫被当作活化石,正在受到人们的大力抢救和保护,同时人工饲养繁殖大熊猫的工作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1991年四川人工繁殖的一对双胞胎(一雄一雌)同时成活,发育良好。中国谢绝任何国家购买或用其他动物交换熊猫,只作为礼品动物赠送给一些友好国家展出,使当地人民有机会一睹大熊猫的风采。
(2)金丝猴三兄弟——金丝猴、黔金丝猴、滇金丝猴
中国国产有18种猿猴,其中六种是中国的特产,其中有金丝猴、黔金丝猴、滇金丝猴、白头叶猴、台湾猕猴、毛面短尾猴。前三种人们称作金丝猴三兄弟,其名声仅次于大熊猫。由于迄今尚未在国外展出,所以世人要想见到这种高贵的灵长〔zhang掌〕类动物,只有亲自到中国来觅觅寻寻,碰巧,或许能见到。
金丝猴(Rhinopithecusroxellanae)金丝猴是一种群栖性动物。由群中最壮实的大公猴担任猴王,发号施令,统率并保卫猴群,每当有外敌侵扰,猴王率先发出警告,一声呼啸,猴群急速逃走。金丝猴体型粗壮,鼻孔朝天,脸相呈天蓝色,肩背部披着金黄色长毛,有一条长长的尾巴。金丝猴四肢灵活,在树上攀援嬉戏,喧哗呼叫,从一棵树上跳到另一棵树上,呼啸而过,瞬间即逝,被称为跳高能手,快跑健将,很难捉到。平时白天在树上摘野果、松籽、嫩树叶,以素食为主,夜间相依相偎在树叉上蹲坐着睡觉。金丝猴一般栖息在海拔2000—3500米左右崇山峻岭中,主要分布在四川岷山和邛崃山、陕西秦岭、甘肃甘南藏族自治州的摩天岭及湖北的大小神农架原始密林中。金丝猴的毛皮极为珍贵,制成的皮褥能防潮湿,有治疗风湿病的作用。
我国古代对金丝猴早有记载,在《山海经》和《尔雅》中称之为“狨”〔rong容〕。金丝猴爱护老幼病残,如果有一个猴子受伤,群起救护。母猴慈爱异常,对幼仔关心备至,若受惊逃跑,一定携带小猴仔,遇到猎人追捕,母猴眼看走投无路时,便急速推下幼仔去逃生,自己等待束手就擒。在《太平广记》有关“狨”的一则记载十分感人:当母金丝猴中箭,它马上放下怀中幼仔。小猴依恋其母,走不远又返回投向母猴怀中,母猴忍痛推下幼仔让它赶快逃命,小猴哀痛啼哭不舍,结果母子双双遭难。面对这种凄凄动人的景象,人类又怎忍心猎杀它们呢!金丝猴生育率低,春季母猴发情交配,一般要怀孕五一六个月,只产一仔,无怪乎母猴舔犊情深。
黔金丝猴(Rhinopithecusroxellanaebrelichi)黔金丝猴因产于中国贵州省而得名,又名灰金丝猴,是当今世界上最稀有的猴种之一。仅分布在贵州省梵净山原始森林之中,地跨江口、印江、松桃三县,属于武陵山区地带。据初步考察大约有300—500只,可以说是世界上数量最少的一种灵长动物。它除了在北京动物园、贵阳黔灵公园公开展出过外,迄今国内外其他动物园从未有这种珍稀动物。当今,国外只有英国自然博物馆藏有一张猴皮标本。
黔金丝猴毛皮呈灰褐色,没有美丽的金丝,两肩之间颈背上有一片白斑,也有人叫它白肩仰鼻猴。它在金丝猴三兄弟中尾巴最长,尾巴比身躯要长许多。如1903年定名的那个黔金丝猴标本,身长有730毫米,而尾长970毫米,一般体重比金丝猴要轻些,约16公斤左右。
黔金丝猴形体虽不如金丝猴大哥魁伟漂亮,生活习性却十分相似。它们群居在梵净山常绿和落叶林区。平时,黔金丝猴主要活动在高大乔木树冠层,喜食树上植物叶、芽、树皮和果实,觅食睡觉嬉戏在树上,偶尔下地饮水或觅些辅助食品,很快又回到树上栖息。由于这种猴子身手快捷,群起奔跑,极难捕捉。1967年9月在贵州梵净山西部——金盏坪捉到一只雌猴,1970年4月在梵净山南部盘溪又捉到一只雄猴,二者皆因下山偷吃被俘获。先后送到北京动物园,雌猴在1969年与陕西来的普通金丝猴交配,第二年产下一只雌性幼仔。同年雄猴来京,二者恋爱同居,情投意合,并与幼女组织了五天家庭,拍下一张珍贵混合家庭照片,刊登于1982年第一期《大自然》杂志上,轰动国内外。不料,好景不长,三个猴子因饮食不合、健康状况不佳而又分开居住,雄猴只在1971年在北京动物园展出一个月,人工饲养四年之后亡故,雌猴也只活三年,“混血”幼女还未续上香火便也死去。虽然人工饲养黔金丝猴刚刚迈出第一步,却已取得一些宝贵经验。目前野生黔金丝猴所处梵净山已建立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保存较好。国内外不少生物学家常到梵净山去寻觅这种珍稀猴子的踪影。
滇金丝猴(Rhinopithecusroxellanaebieti)滇金丝猴因产在我国云南省而得名,又名黑金丝猴,因为毛皮黑色为主体,头顶和背部有黑色长毛,胸部、腹部、臂部和四肢内侧是白颜色。由于生活在高山雪地上,当地人叫它雪猴或白猴。在金丝猴三兄弟中,属它爬得最高,最耐寒冷。一般在海拔3350—4000米以上的高寒地带,主要栖息在云南省北部云岭山脉的高山峡谷,西到澜沧江,东止金沙江,北延伸到西藏宁静山芒康附近,南达剑兰、兰坪的高寒阴冷的针叶林带。这种猴子采食松萝、松针、杉树嫩尖,每年5—7月下地吃新笋、嫩竹叶。至今中国尚未能饲养展出过,只是获得几个滇金丝猴的标本。
(3)珍稀鹿类——“四不象”、白唇鹿、海南坡鹿
中国是世界上鹿的种类最多的国家,全世界有17属,38种,其中10属、18种在中国能找到,约占世界一半左右。如身世不凡的四不象(麋〔mi迷〕鹿),青藏高原的白唇鹿,海南坡鹿、梅花鹿、小黄麂等。
“四不象”学名麋鹿(E.lapharusdavidian-nus),古书上早有记载,是中国特产鹿类。由于它的尾巴似马非马,角似鹿非鹿,蹄似牛非牛,颈似骆驼非骆驼,所以俗名叫“四不象”。此种鹿体长约二米,肩高一米多。雄鹿较大,体重可达200公斤。毛皮灰棕。雄鹿有角,雌鹿无角,四肢粗壮有力,主蹄宽大而且能分开,跑起来有声响。在中国古代小说《封神演义》里讲到过“四不象”,武王伐纣时周朝大军主帅姜子牙乘骑叫“四不象”,把它描写成“麟头豸〔zhi制〕展体如龙”,可见古人对麋鹿的赏识。据出土的化石表明,长江南北均有它的足迹,到秦汉时期逐渐减少。历代王朝把麋鹿作为狩猎对象,或者圈起来养在鹿苑,供皇家、贵族游猎之用。《孟子》一书里有“(梁惠)王立于沼上,顾鸿雁、麋鹿”的描述。西晋张华著《博物志》曾记载:“海陵县(今江苏泰州市)多麋,千万为群。”进一步说明我国古代从华北一直到华东海滨广为分布着野生麋鹿。随着斗转星移,苍海桑田,延至清朝,野生麋鹿已经绝迹,只有一块人工饲养地,即北京南海子皇家猎苑。19世纪中叶帝国主义列强入侵,这仅存的中国麋鹿也在劫难逃,流离失所。1866年法国神甫从南海子弄走了两张麋鹿皮和两个麋鹿头送到巴黎,到1876年的10年间,英、法、德、比驻清使节和教会人士又设法从南海子弄出几十只麋鹿运回国去展览,“四不象”流落国外。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永定河水又泛滥,使中国最后的一群豢养的麋鹿无影无踪了。而那些曾流落海外的麋鹿却在英国伦敦附近乌邦寺别墅园林中传宗接代。当前世界上有上千头糜鹿,它们都是北京猎苑麋鹿的子孙后代。1956年春,英国伦敦动物学会赠予中国两对麋鹿,1985年从英国乌邦寺又有20头归来,如今在北京南海子重建麋鹿苑,欢迎它们回故乡落户。1986年在世界野生生物基金会推动下,伦敦动物园无偿提供39头麋鹿,在江苏省盐城自然保护区放养,使回返迁移的“四不象”的子孙们在中国大地上重建家园。
请所有作者发布作品时务必遵守国家互联网信息管理办法规定,我们拒绝任何色情内容,一经发现,即作删除!
声明 :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本站部分内容来源网友上传,
本站未必能一一鉴别其是否为公共版权或其版权归属,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速联系我们,一经确认我们立即下架或删除。
联系邮箱:songroc_sr@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