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娱乐
首 页
购买会员
联系网站
会员中心
第二章 丰收的生产节日

妨碍农作物成长的,除了鸟雀外,还有昆虫。广西罗城的仫佬族和贵州的仡佬族,在每年六月初二这天,聚集吃虫庙,过吃虫节。传说古代的仫佬族地区,虫灾连年,粮食歉收。有一年六月初二这天,一个叫甲娘的妇女带孩子回娘家,因家贫无钱买礼物,所以只好将孩子在路上捉的蚂蚱、蝗虫作为礼物炒来请大家吃。吃后大家认为清香可口,于是竞相捉来作菜,使虫灾大减,获得丰收。甲娘死后,大家在田峒〔dong洞〕中立庙纪念,取名“吃虫庙”。所以在每年六月初二过吃虫节时,众人要聚集庙中欢唱歌舞,并捉虫做油炸蝗虫、甜炒蝶蛹、蚜米泥鳅、腌酸蚂蚱等风味菜肴,既增加野味,又消除虫害。而回娘家的妇女,也要在路上捉虫带回娘家作礼物。仡佬族人民在这一天还要排成长队,在田峒间转悠,一面捉虫,一面将洒有鸡血的小旗插在田边,以示对害虫的驱除。广西金秀瑶族自治县的一部分瑶族则在农历惊蛰节日,全家围吃炒玉米粒,边吃边喊“吃炒虫啰”,用象征的手法,过一个“吃炒虫节”以此祈求免除虫害。

云南省哈尼族因六月中旬,水稻开始抽穗,易受虫灾,所以每年农历六月十四日后的第一个鸡日或猴日要过“阿包念”,即“捉蚂蚱节”。届时全寨男女老少都要到地里捉蚂蚱,每家要捉满一竹篓,并将每个蚂蚱分成头、腿、身、肢、股五部分,各放一堆,置于田埂和排水沟旁,有恫吓其他昆虫的意思。约半小时后,收回入竹篓中,携带到家作为菜肴或拌入粑粑内以供食用。离开田野,人们还要边走边喊:“蚂蚱,蚂蚱,以后三天不捉你,三个月内你不要吃稻谷。”用这个过节的方法祈求丰收。

广西的河池、百色及凤山、东兰一带的壮族,在农历正月期间,要过一个与农事活动紧密有关的“蚂[虫另]〔guai拐〕节”(青蛙节)。据说古代这里壮族有一个名叫东林的孝子,他的母亲去世时,屋外蛙声不绝,他怕打扰了母亲灵魂的安息,就用开水浇死了青蛙(蚂[虫另])。结果闹得蛙声断绝,害虫旺盛,人间遭灾,颗粒无收。这时,东林才知道自己不对,误杀了“天女”(青蛙),因此决定给“天女”厚葬,并在每年正月接天女回人间过节。因此每年正月初一,人们都要盛装,敲锣打鼓到田边地头寻找正在冬眠的成对的蚂[虫另](青蛙)。如果有谁找到后,便鸣炮敬告天地。发现这对蚂[虫另]的人被尊为“蚂[虫另]郎”,由其主持当年的蚂[虫另]节活动,首先由青少年抬着蚂[虫另]挨家拜年。夜晚,村民到停放蚂[虫另]的小亭为之守丧。正月最后一天,各家宰杀鸡鸭,煮五色糯米饭,午饭后,全村人将蚂送到坟地入葬。葬前,由蚂[虫另]郎打开上一年的葬蚂[虫另]棺木,验其骨骼,如见金黄色,则预示当年风调雨顺,吉祥如意。如遇黑色或灰色,则表示年景不佳,要人们预防水涝旱灾,或作禳解活动,以求丰收安宁。这是一个对青蛙表示尊重的节日。

从春耕开始,直到秋收,有着很多农事环节。贵州镇远县的报京侗族地区,在除夕的早饭后,主管这里农事活动的“活路头”就要在山坳上鸣锣宣告:“从现在起,封农具、封纺车、封碓窝(舂米用),停止挖山种地,停止纺织布……”各家各户也闻声而动。在这些用具上贴好封条,以待来年。到了次年正月的第一个戊日,便是“活路节”。这天清晨,活路头要挖一丛青芽蓬草栽在田坝上面,待三响铁炮过后,再进行象征性的犁田、挖田、栽秧活动。随后,全体村民在栽有青芽蓬草的田坝里歌舞。当天下午,各家扯去农具上的封条,第二天便开始备耕生产,到处响起了吆喝耕牛、舂碓踏臼、纺车织机的声音,表明新一年劳动的开始。

为了祈求风调雨顺,农业丰收。云南省西双版纳的基诺山上的基诺族,每年农历七月要过“祭大龙”的节日。届时由卓巴、卓生(寨父、寨母)主持,为了祈求龙王的护佑,全寨要举行剽牛仪式,还停止耕作三天,有的地方,全家都不外出,只在家里娱乐。传说莫羊寨有一把能控制天气变化的宝刀,所以各寨长老要带鸡一只、酒一盅、米一升前去祭刀。旱时求雨,涝时盼晴。在鸡头上插三根草后,宰鸡祭祀,然后将鸡燎烧,看鸡腿骨的裂纹,以占卜来年的雨水多少和庄稼丰歉。

云南省碧江县的怒族在每年农历十二月二十九日也要过祭谷神节,预祝来年丰收。在怒语里叫作“汝为”或“让作为”,意即“买粮食的魂”。这个节日只能由成年男子参加,未成年男孩和妇女都不能参与。这一天清晨,主祭司先将村民们召集起来,再用砍来的金竹、芦苇、青桐栎各一枝插在地上。然后在竹筒里搅拌荞米酒,同时念祭词,祈求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收。祭后,将大家带来的肉剁碎,拌在饭内,共同用手抓食,边吃边说笑,以预示来年生活幸福。

有的从事农业的民族认为五谷有自己的灵魂,因此每年都有一定的节日,为谷物“接魂”、“叫魂”等等。云南省拉祜族在每年农历二月要择日过节,以接谷神魂。到时,人们要请村寨中12位老人到家中跳饭魂舞。其中一人领舞,一人吹芦笙,一人吹直箫,其余的各持升、斗、甑〔zeng赠〕、瓢、碗、酒、肉块、谷子、玉米等物围着一张桌子起舞,桌上置有饭菜及酒等。舞者先由院中跳入堂屋,又由堂屋升到二楼,这样就认为已将谷神之魂接回,以确保今年丰收。云南省弥勒县的彝族阿哲人支系则在农历三月初三,过“叫五谷魂”的节日。届时先挑鸡酒等食品到田头地边进行祭祀,同时请毕摩(巫师)念经叫五谷魂。有的地区彝族则在秋收时进行祭祀,每收割完一块田地,就要由主人在田头念祷词,叫五谷魂随同收获的庄稼一起回家,以保佑来年丰收。云南省景颇族在秋收时也要选定一天,进行“献谷堆”,即叫谷魂的活动。传说古时候,景颇族所种谷子的谷魂升去天上,人间的谷种不再发芽生长,引起景颇族人的忧虑。后来,家狗望着天空日夜嚎叫,终于叫回谷魂,使谷子重新长势良好。因此景颇族在每年秋收后,过“叫谷魂”的活动,并给狗喂以肉和饭等,以感谢它曾从天上喊回谷魂的功劳。

广西大瑶山的茶山瑶人,在农历四月春耕插田时,青年男女要穿上节日盛装,过一个集体插秧的欢乐节日。插秧时,先由金秀河下游的美村开始,一般以家族为单位,由下游往上游插,插完一村再插一村,直到全部插完为止。在此期间,青年们白天共同劳动,夜间对歌作乐,成为互助劳动,尽情娱乐的节日。

云南省剑川、洱源的白族地区,过去有祈求丰收的桃花节。每年播种谷种时,要给谷种打醋炭,即将烧红的铁片、石块放入瓢内,外加艾蒿、柏枝或马桑叶,然后冲水入内,使其与高温的铁、石相激,蒸腾出清香的气味,并在谷种上插桃花数枝,在秧田入口处插一排桃花、柳枝。这就是他们过桃花节的主要内容。白族支系勒墨人的桃花节在农历三月的属猪日举行。他们以氏族为单位,携带供品和数枝桃花,到田边地头祭奠白王鬼、五谷鬼、地鬼、山鬼,以求农业丰收。祭后人们饮酒歌舞,在紧张的春耕开始前,通过桃花节,预祝吉利,祈求丰收。

台湾高山族中的布农人,在每年农历二、三月间,要选择一天过“拔草祭”节日。届时人们酿酒、备办物品,进行祭祀。人们还盛装打扮,来到田头地边,家长弯腰奋力拔草,以求天帝保佑粟苗成长。此后,他们还用拔下的野草轻敲各人的后背,认为这样可以消除腰背的酸痛。祭祀和拔草等仪式结束后,在回家的路上,还要用藤和树皮缠成藤球,向周围发射,以示射死一切危害农作物的虫类,保佑庄稼的成长和丰收。

广西环江县的毛南族在每年农历五月,要举行五月庙节,日期各村不一。以铁坳为界,整个毛南山乡分成上下二团,下团庙节为夏至后的第一个辰日;上团庙节提前五天,即从辰日往回倒数到亥日为节日。有的传说认为这一天是为了纪念毛南族饲养耕牛和菜牛的创始人冯三界公。因为冯三界公开始使用耕牛,毛南族才有了水田,种上水稻。过去各村寨都有庙田,以其收入购买菜牛,在节日时杀牛祭祀爱吃牛肉的冯三界公。同时还要摘取各种农作物叶子放到土地娘娘神前,求娘娘保佑五谷丰收。到了节日,毛南族人家家要采枫叶、空羊花等将糯米染成黑、黄、红、绿、白等五色米,蒸成色艳而又有香味的五色糯米饭,并做粉蒸肉等佳肴。折回柳枝插在中堂,将五色饭捏成小团,密密地粘在柳枝上,以示农作物硕果累累、获得丰收。还要喂耕牛一团米饭和一块粉蒸肉,慰劳耕牛。妇女们带上五色糯米饭和粉蒸肉回娘家探亲,青年们则到野外对歌,谈情说爱。

广西苗族和云南省哈尼族在农历六月,分别过“新禾苗节”和“苦扎扎”(哈尼语,又称六月年)。新禾苗节在中稻插完以后的六月初六日举行,节期三五天。第一天煮鲜鱼粥尝新,蒸糯米饭,杀鸡鸭,酿甜酒,招待亲友;第二天斗牛;第三天赛马。山坡上还要举行赛芦笙、跳集体舞等活动,在夏忙间隙,预祝五谷丰登。苦扎扎节在农历六月间由各村寨祭师选定吉日举行,以祭天神和谷神为主。要为天神降临建立揪房,架立秋千。有的地区,在节日期间还要用立寨桩、围绳索的方法隔绝村寨与外界的联系,防止鬼魂害人。红河地区的哈尼族大都在农历六月第一个属狗日至属牛日举行节日庆典,共五天。第一天各户准备;第二天建揪房,立秋千;第三天宰牛分给各家作祭品;第四天举行全寨的祭祀仪式;第五天送天神返天界,各家不外出,默默为天神送行。这既是一个农业生产的节日,又是一个宗教祭神的节日,通过祭神、欢度节日,祈求农业丰收。

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仡佬族人民要过一个迎接丰收的“八月节”,或者又叫“迎新谷节”。仡佬族人民很是重视这个节日,要连过两天。大家都着节日盛装,聚集在寨中空场上,由几位壮汉将头戴红花的大牯牛带入场中,先诵祝词,默祷五谷丰登。然后由乐队奏起“八仙”乐曲,鸣放火枪、鞭炮,然后杀牛煮肉,并将牛肉平分给各家各户,让家长拿回家供于祖先灵前,有全村全族团结一心之意。民族长老还要以小猪、公鸡、大鸭各一只,作为三牲在菩萨树前作供祭仪式。祭毕,大众聚餐,青年们在月光下歌舞欢乐,尽兴方散。第二天还要从田间采回新鲜谷物、瓜果,用作家宴。宴毕,妇女们各带自己子女,为娘家亲戚送去礼品,以示祝贺。青年们依旧歌舞终日,以迎丰收的到来,节日以后,就开始秋收。

湖南省城步县的苗族传说,古代有一个时期,兵荒马乱,人们四出逃生。有八个姑娘来到这里,见土地肥沃,人迹稀少,就在这里播下了谷种,当年获得丰收。她们定居下来,开发土地,使这个地方成为富庶之地。因此,这里苗族每年秋收后,都要酿制高粱米酒,招待亲友,共同纪念开辟此地荒原的八位姑娘,就形成了一个祝贺丰收的“八姑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