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12 挑剔的舅舅
毛难族认为舅舅是“水之源,树之根”,地位在父亲之上。所以婚宴上,舅舅被请入正席首座。宴会开始时,先请舅舅用筷子,只有待他翻动了碗中对着他的鸡头(在许多少数民族中以动物的头为贵,所以他们常以鸡头、猪头等敬尊贵的客人或长者),其他人才能举筷喝酒。如果违犯古规,慢怠了舅舅,他有权责令重办酒席,补办礼仪。因此,男方是绝不敢稍有疏忽的,处处要陪着小心照应到舅舅的特权。
八排瑶⑥结婚时,夫家要给新娘家送酒肉,其中送给新娘舅舅的肉,就占送肉总量的1/3。新娘到夫家,是舅舅率众亲友送亲。在婚礼酒席上,舅舅坐首席。舅舅如果不入席,众宾客就不能动筷子。
(25)挂彩球的新郎
白族嫁女叫“打发奴”,即打发姑娘。出嫁前夜,姑娘要向长辈们拜别,并与女伴们叙别。是夜,还要请两位小女孩来为陪嫁被褥“暖被”,认为经纯洁幼女睡过的卧具,能给新婚夫妻带来幸福和吉祥。
次日,新娘梳妆要坐在高凳上,脚踩一只盛满粮食的大斗,内插红烛两支,表示丰收和吉利。新郎出门接新娘时,他的父亲或叔伯要给他挂上一只彩球;到了女家,新娘的父亲或叔伯又给他挂上另一只彩球,两只彩球挂于胸前,表示他由单变双,娶回了媳妇。
在洞房门口放有一只鞍子,新娘要从上面跨过去,表示平安之意。进屋坐下后,新娘要喝一道苦茶,再喝一道甜茶,取先苦后甜之意。然后,新人接过一位女长辈敬的、用短链联着的一对小银杯,脸挨着脸喝下交杯酒。
(26)哭泣的新娘
新娘哭嫁是许多民族的习俗。它既表达了新娘对父母养育之恩的感激,又吐露了对包办婚姻的不满,是被强迫出嫁的姑娘们抒发苦衷的心曲。它的哀婉悲切常使唱者哽咽,闻者泪下。比如土家新娘唱道:
几多鲜花岭上开,
只有我爹娘不会栽,
一栽栽到背阴岩,
五黄六月太阳晒不到,
十冬腊月霜雪纷纷盖。
对土家族新娘来说,哭嫁是婚礼中必不可少的。一般要哭七至十天,甚至个把月。要哭得声嘶力竭,如痴如狂,才被认为是聪明能干的人,要不就被看作愚昧无知。为此,土家女儿早早就收敛笑容,学唱起哭嫁歌。什么“哭父母”、“哭姐妹”、“哭梳头”、“哭上轿”等不下10多种,内容极丰富。但土家的哭嫁歌都比较含蓄委婉,不像撒拉族和彝族的那样锋芒毕露、痛快淋漓。
哭呀哭呀,哭撒赫稀⑦……
黑骡子拉到大门上,
逼着要我上乘骑;
骨架还嫩血未稠,
头发未长全就送我出门。
你把金子般的女儿,
当成了瓦片一块!
不知疼惜,
硬要嫁给别人。
你把夫家的彩礼,
当成了富贵荣华,
双手迎来,
抛出了女儿……
这如泣如诉的撒拉哭嫁歌,唱出了姑娘们对早婚和买卖婚的切齿痛恨!
身处奴隶社会的凉山彝族青年,并不认为结婚就是“喜事”,姑娘们出嫁时哭得是那么悲切伤心,她们哀叹自己被包办买卖的命运:
叔伯父兄们,
心肠这样狠,
只想嫌女儿的身价钱,
不顾女儿死与活。
妈妈的女儿哟!
血已换成酒喝了,
身已换成肉吃了,
骨已换成钱用了,
女儿是必须走了。
这字字血、声声泪控诉了奴隶制下的买卖婚给女儿带来的不幸。
虽然这些哭嫁歌的言辞仅及父兄叔伯,但其实质是指向人吃人的社会,是对父权制下妇女卑贱地位和不幸遭遇的深刻揭露。当然有些民族的哭嫁歌主要反映的是姑娘们留恋娘家的哀戚之情。土家族新娘在离开娘家时这样哭唱道:
父母你们请坐我走了!
房屋你在着我走了!
厅堂你待客我走了!
兄弟姐妹们你们留步我去了!
大门你开着我离去了!(图13)
图13 哭嫁
(27)新郎背着新娘跑
台湾高山族鲁凯人居住的雾台地区有“长跑健将摇篮”的美称,的确也出过不少有名的长跑运动员。而鲁凯人的这一技能——长跑,在他们的婚礼中表现得更为奇特。
鲁凯人的婚礼从跑步开始,又以跑步结束。结婚那天,新郎带着聘礼在亲友们簇拥下,跑步到女家,先献上礼物,然后新郎找到被藏匿起来的新娘,背起她径直向自己家跑去。无论道路有多么遥远,新郎都要不歇劲地跑下来。这可真是一段洒满艰辛汗水的幸福之路!到了家门口却不得入内,还必须跑到族人为他们举行婚礼的广场,与那里的众乡亲邻里见面。在欢乐声中,新郎背着新娘绕场两周,才把新娘放下,共同接受人们的祝酒和祝福。然后,刚喘过气来的新郎又背起新娘跑入洞房,从而结束了他的长跑婚礼。
鲁凯人所以善于长跑,是自小束腹、负重练习长跑的结果。按习惯,完婚后,男子就可以拆掉束腹箍,结束束腹。
(28)木雁礼
由于封建社会长期延续,旧时朝鲜族的婚俗具有浓厚的封建色彩,保留着一套完整的传
统婚礼程式,与古代汉族的婚俗在很多方面是相通的。但它毕竟具有浓郁的朝鲜族特色——重礼仪,讲体面;热闹隆重而不失条理,规划周详而不失活泼。
一大早,新郎就起床到祠堂参拜父亲。父亲郑重地嘱咐他“迎妻子继承宗祧〔tiao挑〕吧。”他向父亲发誓保证后,就去新娘家参加婚礼。
临行前,母亲把一只用木头做的大雁包在红布里,递给一位迎亲人,由他捧着在前面引路去往新娘家。朝鲜族崇敬大雁对爱情的忠贞不渝,因此从婚礼一开始,这只木雁就飞了进来,以祝福新人的爱情像大雁一样,地久天长,永不变心。
在木雁的引导下,新郎来到了新娘家。在门口下了马,新郎便踩着地上的米袋进了屋。一人高喊“婿进门”,喊声未落,岳父已迎到门口。请新郎落坐的房间叫“奠雁厅”,其间布置着青松、绿竹和木雁。一张很大的桌上放着诱人的食品,其中尤为突出的是那精巧托盘里飘着酒香的酒盅。
这时,身着传统结婚礼服的新娘由人引导走进了奠雁厅。在主婚人主持下,新郎先向新娘磕头,随即端起小托盘向新娘敬酒。新娘以四拜作为回礼,然后也敬酒给新郎。接着是接交木雁的仪式:新郎手捧木雁,面北跪在奠雁床前片刻,就把木雁放在奠雁床上,并叩拜两次。新娘母亲接过木雁,放在自己裙摆上,旋即就将木雁抛进新娘的闺房,如木雁直立住,据说新夫妻头胎定是男孩。在古代汉族的婚礼中,雁是男家送女家的礼物之一,后来,雁在汉族的婚礼中消失了,却在受汉族习俗影响的朝鲜族中得到了保留。然而这是一种发展的保留,朝鲜族人民用木雁代替了真雁,并以他们美好的心愿使雁得以新生,得以永恒。
木雁礼后,有专人把新郎引到另一房间,里面已摆设好“交拜席”。先由新娘向新郎拜两拜,新郎回敬一拜;新娘再拜两拜,新郎再回一礼。然后双双跪坐在原地,各自连干两杯酒,第三杯时互相交换,一饮而尽。至此,交拜礼结束,大礼也告一段落。
进入宴席礼时,新娘要暂时回避,由新郎单独出席专为他设的“新郎宴席”。面对色彩斑斓的美味食品,新郎首先表示诚挚的感谢,然后说:“鄙人父母健在,想让父母亲眼看看这些佳肴,能否给予方便?”新娘家就会有人把各类食品取一点放在箱内,备新郎带给父母品尝。这个习俗有两层意思,一是让新郎双亲分享儿子在女家受到的热情款待;二是新郎家从中了解亲家接待水平和烹饪技巧,以备他们为新娘准备婚宴。
当晚,新婚夫妻入“洞房”成婚。门外新娘家的女眷则要偷听俩人的密谈,此俗称“守洞房”,它既出于迷信怕闹鬼,又是出于防备新婚夫妻发生不测。
次日,新娘近亲来洞房与新郎相认,称“通商礼”。新郎根据亲戚辈份行握手、点头或叩头礼。相认后,各亲戚由长辈开始请新婚夫妻吃饭。
虽然新郎仅在新娘家住三天,可这三天却并不好过。新娘村上的年轻人都要来起起哄,凑凑热闹,用一些滑稽可笑的话题耍逗新郎。也有用一些难题为难新郎的,比如问新郎岳母的尊姓大名(一般新郎不记岳母的姓名);或让新郎当场吟诗,让新婚夫妇跳舞唱歌。无论什么耍笑和难题,新郎都必须以礼应酬,因为这是女方村邻祝贺并考验新郎的一种礼节——东床礼。
三天后,新郎独自返回,择定日子后,才来接新娘。新娘离家前,她的大伯或叔叔等男性长辈,要与他们话别,并谆谆嘱咐新娘。夫家则为新娘准备了比新郎宴席更为丰盛的新娘宴席。从此新娘就开始了她在夫家的生活。
注释:
①即星期五,是穆斯林在清真寺聚礼的日子,回族以此日为吉日。
②撒“金豆”源于古代泉州的阿拉伯穆斯林巨贾,他们在喜庆日子撒黄金豆粒,称“撒天课”,含施舍贫民的意思。后改为撒四果:核桃、红枣、花生、白果,但仍叫撒“金豆”。
③“阿衣勒”为父系家族,一般包括四五十户人家。
④一种用松杆搭盖的伞形窝棚。通常夏天以桦树皮做盖,冬天用麋鹿皮围起来。
⑤塔塔尔族婚礼期间,双方各请一位女性侍候新人,她就是金哥。
⑥瑶族众多支系之一。
⑦在撒拉语中是“解开辫子,改变发式”的意思,即指姑娘改变了发式后,就成了要出嫁的新娘。哭撒赫稀,就是哭出嫁。
请所有作者发布作品时务必遵守国家互联网信息管理办法规定,我们拒绝任何色情内容,一经发现,即作删除!
声明 :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本站部分内容来源网友上传,
本站未必能一一鉴别其是否为公共版权或其版权归属,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速联系我们,一经确认我们立即下架或删除。
联系邮箱:songroc_sr@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