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术与艺术的进一步结合便是剑舞,也可以称之为艺术化的剑术套路表演。唐代的剑舞已达到极高的水平,大诗人杜甫看了著名的公孙大娘的剑舞②,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以至过了50年后,在看公孙大娘的弟子李十二娘表演时不禁回首当年,记忆犹新,写下了千古名篇《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使我们今天似乎还能看到公孙大娘的剑舞如雷霆震怒,蛟龙出水,观众惊讶失色的生动情景。杜甫说,大书法家张旭就是因为常去观看公孙大娘的剑舞而受启发,草书大为长进。
公孙大娘的剑舞因为是舞蹈,需要高度艺术化的加工,自然与军事武艺完全不同,就是裴旻的剑术也与实际的作战技术有较大的差距,这与后来紧紧扣住攻防格斗为主题发展起来的武术套路有明显的区别,这说明唐代的套路武术还不成熟。但是武术,尤其是套路武术,需要极为丰富的动作素材,唐代舞蹈的高度发达,特别是武舞达到一个高峰,为后来武术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前提条件。
唐代女子也保持着巾帼英雄的雄浑武风,就是宫女们也有不凡的身手,这在唐诗中有生动的描写:“辇前才人带弓箭,白马嚼啮黄金勒。翻身向天仰射云,一箭正坠双飞翼。”(杜甫《哀江头》)
从春秋战国开始,中国古代武术随着军事斗争的发展而逐渐形成自己的雏形,既有技击,又有套路,但是此时的武术还处于一种不成熟的状态,有的还没有从军事武艺中完全分离出来;有的则又过于艺术化,舞蹈化,难以划清与艺术的界限,还没有形成自己的理论体系和内容结构。与明清时的武术相比,这时候的武术还只是一种处于雏形状态的武术。
——————
注释:
①札,古代士兵铠甲上用皮革或金属制的叶片,七札即七层甲叶。
②也有人认为是一种不持剑的舞蹈,但是从诗的内容来看应该是持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