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娱乐
首 页
购买会员
联系网站
会员中心
第三章 数学——《九章算术》及《九章算术注》、《数书九章》、《四元玉鉴》

明朝末年,西方数学传入,开始了中西数学融会贯通的新阶段。清代的数学著作非常多,据有人初步统计,中算家有600多人,著作在千种以上。但是,从总体水平上看,已经落后于西方。

《九章算术》及《九章算术注》

《九章算术》唐宋间又称《九章算经》、《黄帝九章算经》,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数学经典。据魏晋间刘徽《九章算术注》序载,西汉时数学家张苍、耿寿昌在秦始皇焚书劫余的残篇的基础上,对该书进行了增订删补。现代研究者认为,《九章算术》并非出自一人一世之手,而是数代人辛勤努力的结晶,最后成书当在西汉末到东汉初年。在中国,该书在千余年间被直接用作数学教育的教科书;它还影响到国外,朝鲜和日本都曾用它当过教科书。

《九章算术》共收集246个应用题,按问题的性质类别分为九章。各章的次序和内容是:1.方田,是关于土地面积的计算,包括矩形、三角形、梯形、圆形、环形、弓形、截球体的表面积的计算。由于计算面积要用到分数,因此这一章还系统讲述了分数的运算。2.粟米,讲的是比例问题,特别是如何按比例交换各种谷物等。3.衰分,是按等级分配物资或按等级摊派税收的比例分配问题。4.少广,是由已知面积和体积,求几何体一边的长,讲的是由田亩计算引出的开平方和开立方的方法。5.商功,包括了各种工程中体积的计算,以及人工的合理安排问题。6.均输,是计算如何按人口多少、物价高低、路途远近等条件,按比例合理摊派税收和派出民工的问题。7.盈不足,是关于算术中盈亏问题的解决,称“盈不足术”。此章中也涉及比例问题。8.方程,主要是关于线性方程组的问题。9.勾股,是关于各种测量和几何计算中勾股定理的应用。

《九章算术》的主要部分采取了以算法统率应用题的形式,即或先列出几个例题,再给出抽象性的术文,此时例题一般只有题目、答案;或先给出抽象性的术文,再列出例题,此时例题一般有题目、答案和具体术文。在九章中,有近百个普遍性公式和解法,已包括现在中小学数学的相当大的一部分内容。如在分数的四则运算、比例、面积和体积、开平方、开立方、正负数、一次方程组、二次方程、勾股定理等方面,书中都有较完备和详细的叙述。

对于分数的运算,我国很早就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周髀算经》的天文计算中就已经有相当复杂的分数运算,但由于没有把约分工作做好,所以算草比较繁复。而在《九章算术》中则给出了包括约分、通分、四则运算等在内的一整套分数运算法则。如书中用“更相减损”术求最大公约数,指出如果分子、分母可以被2整除,就都先除以2,不能被2整除的,则以分母和分子相减,一直减到减数和被减数相等,此数即为最大公约数。这种方法和现代算术中的辗转相除法基本一致,而当时,除了我们的祖先,只有希腊人知道这个方法。《九章算术》是世界上最早系统叙述分数运算法则的著作,类似的著作,印度迟至公元7世纪才出现,而欧洲则在15世纪以后才逐渐形成现代分数的算法。

《九章算术》方程章中的方程术,也就是线性方程组的解法,可以说是这部经典中最杰出的成就。由于中国古代使用算筹表示各项数字,因而书中采用了分离系数法表示方程,相当于现在的矩阵。在解方程中,它所使用的方法叫“直除法”,和现在通用的加减消元法基本一致,是世界上最早的完整的线性方程组的解法。在欧洲,到17世纪莱布尼兹才提出线性方程组的完整解法,比我国要晚15个世纪还多。在列方程移项、合并同类项(损益术)和消元过程中会出现负数。《九章算术》在这部分中首次引入了负数概念,并提出了正负数的加减法则,而且在实际运算中进行了正负数的乘除。在世界数学史上,这是第一次突破了正数范围,扩充了数系的概念。

“今有(数人)共买物,(每)人出(钱)八,盈三;(每人)出(钱)七,不足四。问人数、物价各几何?”这是《九章算术》盈不足章的一个应用题。书中创造性地应用了两次假设法,来解决这类问题。设人数为x,物价为y;每人出钱为a1,盈为b1;每人出钱为a2,不足为b2,则有下列等式:


这种方法被称为“盈不足术”,书中用它解决盈亏问题和一些数学杂题。“盈不足术”在大约公元9世纪传到阿拉伯,被称为“中国算法”,相同的方法西方直到13世纪才首次在意大利数学家斐波拿契的著作中出现。

形与数密切结合,是《九章算术》的一个重要特色。在勾股章中,几何问题都依据勾股定理来解决,提出了几何图形的面积、体积和测量“高、深、广、远”等问题的解法,反映了当时测量数学的发达以及地图测绘的水平。在计算面积和体积问题时,要遇到许多开方计算。在《九章算术》少广章中,给出了开平方、开立方的方法,它们和现今的开方法基本一致,是世界上最早的开方程序。需要指出的是,用算筹列出几层来进行开平方和开立方的运算,相当于列出一个二次或三次的数字方程,即用上下不同的各层表示一个方程各次项的系数。勾股章有一测望问题就归结到开带从平方,即解二次方程。后来,求解高次方程的正根都称为“开方”,成为中国古代数学中最发达的领域。

《九章算术》取得的数学成就是全面的、杰出的,奠定了它在中国古代数学中的崇高地位,称它为中国算经之首是毫不过分的。该书对以后的数学著作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从内容上讲,《九章算术》的九部分内容确定了中国古代数学的基本框架,形成了中国古代数学以计算为中心的特点;九章246个问题,大都来自人们生产、生活的实际需要,开创了数学理论密切联系实际的风格;全书没有任何数字神秘主义的内容,体现了朴素的唯物主义观点,并为以后的数学著作树立了榜样。从全书结构上讲,《九章算术》一般有“题”、“答”、“术”三个部分,这种以术统题的方法,逐渐形成了中国古代数学著作的一种基本形式。《九章算术》以后,中国古代数学著作主要采取两种模式,一种是以该书为楷模编写新的著作,一种是为该书作注。

提到为《九章算术》作注,就不能不提到刘徽。刘徽是我国古代一位非常杰出的数学家,生活在公元3世纪。由于《九章算术》产生年代较早,又非出自一人一世之手,所以也有着自身的缺欠。如文字简奥、部分内容抽象程度不高,还有对问题只给出解法和答案,缺乏必要的解释和证明等。刘徽从幼年开始,就反复研究《九章算术》,后来他采集前人研究成果,并融入自己的数学心得,写成了《九章算术注》一书,对《九章算术》进行了全面的解释和论证。

刘徽是我国古代数学理论的奠基者。他在《九章算术注》的序中说:“事类相推,各有攸(所)归,故枝条虽分而同本干者,知发其一端而已。”意思是说有许多数学问题,表面上看不相同,但在理论上却有着共同的根源。这种逻辑推理思想,在中国古代数学发展中极为重要。在解释和论证数学问题时,他认为要“析理以辞,解体用图”,既要有语言论述,也要结合图形进行直观的证明。这种数与图结合的方法是中国古代数学证明的一种独特的方法。

刘徽注在数学史上的另一大贡献是用“割圆术”求得圆周率π值。中国古代很长一段时间π值取的是3。刘徽认为这只是圆内接正六边形周长与直径的比率,是不正确的。他首先肯定圆内接正多边形的面积小于圆面积,而将边数屡次加倍后,面积也相应增大,边数越多,那么圆内接正多边形的面积就越接近圆面积。他写道:“割之弥细,所失弥少。割之又割,以至于不可割,则与圆合体而无所失矣。”这句话反映了刘徽的极限思想。从计算圆内接正六边形面积开始,刘徽依次计算圆内接正十二、二十四、四十八……一百九十二边形的面积,得到圆周率近似于3.14。据说他还不满意,又继续推算出π=3927/1250(相当于3.1416)的数值,这是当时世界上圆周率的最佳数值。从理论上讲,利用刘徽注中的方法可以将圆周率计算得非常准确。研究者们一般认为,南朝祖冲之在《缀术》中将圆周率精确到八位有效数字,即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就用了刘徽的方法。刘徽的方法奠定了我国圆周率计算在世界上领先千年的基础。

刘徽注对数学的贡献还有许多方面。如它发展了《九章算术》的率概念,定义率为“凡数相与者谓之率”,即数与数相互关联为率,并讨论了率的性质,用率理论论述了《九章算术》的大部分内容。书中认为今有术是普遍方法,九章中的许多问题的解法都可以归结到此术。今有术即比例方法,已知比例式中的三项求第四项,例如a:b=c:d,已知a、c、b,则d=bc/a。这种方法古代印度也有(三率法),但有关记载要晚于《九章算术》,16世纪该法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在商业上得到广泛应用,被誉为黄金法则。另外,刘徽注中对求弧田面积、圆锥体积、球体积、十进分数、解方程等问题,以及对分数性质的论述、正负数的定义等,都有独到的见解。

刘徽的注,修正了《九章算术》中的错误,发展了其中的数学理论,充实和完善了《九章算术》的数学体系,是所有为《九章算术》作注的著作中最重要的一部。

《数书九章》

南宋秦九韶撰写的《数书九章》是中国古代重要的数学著作,宋元数学高潮的代表作之一。

秦九韶(约公元1202—约1261年)字道古,自称为鲁郡(今山东曲阜、兖州一带)人,生于普州安岳县(今四川安岳县),是南宋著名的数学家、天文学家。他18岁就当过义兵的首领,但后来在仕途上却历经曲折。秦九韶自幼聪明好学,而且兴趣广泛。他对于天文、音律、算术、营造等都有深入的研究,至于游戏、弓马、踢毬、剑术等,对他来讲也是驾轻就熟的。可以说秦九韶是一个不可多得的通才,这对于他以后博采众长、触类旁通,在数学上取得巨大成就,不能说没有影响。公元1247年,秦九韶总结了自己多年数学研究的心得,写成《数书九章》。

《数书九章》,又名《数术》、《数术大略》、《数学大略》、《数学九章》等,《数书九章》的书名是明代后期才出现的。至于原来的书名到现在还不能确定。该书写成后没有马上刊印,仅有抄本流传,明代将它分类辑入《永乐大典》,清代又从《永乐大典》中抄出,收入《四库全书》。另有一部自明文渊阁辗转传抄出的本子,经沈钦裴、宋景昌汇集各家注释并进行校勘,于清道光二十二年(公元1842年)由上海郁松年刻入《宜稼堂丛书》,是最为流行的版本。

《数书九章》全书81问,分为九大类,每类各九问。九大类分别是:1.大衍类,叙述“大衍求一术”并用之解决各种实际问题;2.天时类,有关历法制定、天象测算、计算降雨降雪量等的数学问题,其中的天池盆是世界最早的雨量器;3.田域类,是关于各种形状的田地面积的计算,反映了江南人民围海、围湖造田等活动;4.测望类,讨论勾股测量,涉及测望山、水、城、塔和敌军的远近以及古迹的修复等问题;5.赋役类,是关于田赋、户税问题的计算,反映了南宋赋税的实际情况;6.钱谷类,是关于粮食转运和仓库容积问题,设计了由于南宋各地加大量器、增加田租造成器量混乱而带来的数学计算问题,还记载了南宋发行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会子及新旧会子的兑换情况;7.营建类,解决的是工程施工中的数学计算,其中计造清台问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天文台设计图;8.军旅类,是关于营盘布置、测算敌方人数,以及军需供应等方面的问题,这和当时宋金、宋元战事激烈有关,有为战争服务的目的,在古代算书中比较少见;9.市易类,处理商业贸易和利息计算等问题,保存了许多南宋商品交易和相关政策的史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