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娱乐
首 页
购买会员
联系网站
会员中心
二、“东皇太一”为舜考

如前所证,楚辞《九歌》和原始“九歌”是在同一个文化背景上产生的,而且这两者又是在同一个地理区域出现的,因此,原始“九歌”和楚辞《九歌》之间必然有着渊源相继的关系,如果不考虑千余年来在流传过程中的局部变异,则可以说楚辞《九歌》即是夏启之“九歌”。可以相信,“九歌”的基本内容,即它的祭祀对象和方法不会有什么变化。而夏启和沅湘之间的三苗后裔所共同祭祀的“东皇太一”又能是谁呢?从楚辞看来,此“东皇太一”显然在三苗及其后裔中间享有很高的地位。由于三苗祭祀文化是属于外在移植而来的,因此很容易接受外来的神灵作为祭祀的对象。那么,三苗后裔和夏启都祭祀一个“东皇太一”完全是可能的,也就是说,“东皇太一”是两种文化相交叉的产物。从这一角度出发,本文大胆断定,此“东皇太一”就是大神舜,下面试为证之。


1


首先,大规模举行“九歌”祭礼的是夏启,但“九歌”祭仪却是早在禹时就有了。《史记·五帝本纪》和《说苑·修文》皆云:“禹乃兴九招(韶)之乐。”而“九韶”与“九歌”、“九辩”是三者一体的,则“九歌”亦出现于禹时。又据《吕氏春秋·古乐》:“帝舜乃令质修《九招》、《六列》、《六英》,以明帝德。”此质当与禹同时,应属于舜的下一辈人。就是说,“九招”不成自舜之手,而是由禹、质等完成的;但“九招”之祭仪又与舜有密切的关系,因此后人又称为“舜乐九招”(《汉书·礼乐志》)。此中关系颇耐人寻味,因为舜本人就是大巫师(详论见下),若要祭祀他神,自不必假手他人,唯一的一种可能是此“九招”之乐是祭祀舜本人的,故才有可能被称为“舜乐”,《吕氏春秋》“帝舜乃令……以明帝德”一句即泄露了其中的秘密。


其次,夏启要到“天穆之野”这一特定的地域举行“九歌”之祭,也能帮助我们认识帝舜在这一祭祀仪式中的重要地位。


夏启生于涂山,位于今淮河南岸,远离沅湘之间,他继大禹后成为部落联盟酋长。夏启时,中原部落对三苗之民的征服和文化改造已经完成,两者的冲突已经平息了,那么,夏启为何要远离帝都,来到僻远的“天穆之野”举行如此规模盛大的祭祀活动呢?《国语·鲁语上》云:“有虞氏禘黄帝而祖颛顼,郊尧而宗舜……商人禘舜而祖契。”尧和舜都曾被冠以帝号,成为“帝尧”、“帝舜”,此“帝”在上古有神圣的意味,可见他们在那时是受到隆重祭祀的;而对舜的隆祀一直延续到商代,足见其影响的深远。夏启是承尧舜而下的酋长,有祭祀大神舜的义务。那么,对舜的祭祀应当在何处举行呢?当然是舜死所葬之地最为适宜。传说中舜死葬于南方之苍梧之野。《山海经·海内南经》曰:“兕在舜葬东,湘水南。……苍梧之山,帝舜葬于阳,帝丹朱葬于阴。”《大荒南经》曰:“赤水之东,有苍梧之野,舜与叔均之所葬也。”《海内经》曰:“南方苍梧之丘,苍梧之渊,其中有九嶷山,舜之所葬,在长沙零陵界中。”又《礼记·檀弓上》曰:“舜葬于苍梧之野,盖二妃未之从也。”古今学者大多数对舜死葬苍梧之九嶷山无异议,而且,后人还在此设庙祭舜,则苍梧九嶷山是舜的圣地可得确认。《战国策·楚策》云:“楚南有洞庭、苍梧。”汉代设苍梧郡,在今广西境内,不过这个苍梧恐怕较古苍梧偏南,此是国土向南扩展的必然结果。因此,可以认定苍梧地在沅湘流域至南的广大地域,而零陵在湘水上。那么,所谓苍梧之野与天穆之野至少在沅湘之间是重合的,也就是说,夏启实际上是在舜所死葬的地方,也就是舜的圣地举行“九歌”祭典的,而“九歌”又与舜乐“九招”实为一体。由此可知,启不远千里而来,以“舜乐”设祭,非为祭舜而何?还可以推想,夏启此次祭祀的目的,其一可能是如《鲁语》所云“郊尧而宗舜”,属于常祀;其二可能是启之创立宗法王朝,为历史上一大变革,在中原部落的经营初见规模的情况下,欲通过祭舜以威慑处于南方的三苗旧民,以求得天下归心;也有可能是为了纪念舜之征服三苗的文治武功,感激先人的开疆拓土之功。


由此可以相信,夏启在天穆之野所演练的“九歌”,也就是本文所说的原始“九歌”是为了祭祀大神舜的。


2


舜对于南方三苗之民来说,既是征服者、统治者,又是本族的文化英雄,故奉为大神亦是在所必然。


在三苗与中原的冲突之中,舜实是一个最为关键的人物。三苗和中原的冲突亦由舜始。《淮南子·齐俗训》云:“当舜之时,有苗不服,于是舜修政偃兵,执干戚而舞之。”郭璞在其《山海经·海外南经》注中说得更是清楚:“尧以天下让舜,三苗之君非之。帝杀之。有苗之民,叛入南海,为三苗国。”《帝王世纪》云:“帝尧陶唐氏……诸侯有苗氏处南蛮而不服。”可见舜的入主中原实是“有苗不服”的根源。舜来自东夷,文化习俗与三苗有很大的差异,自然要受到三苗的抵制。而舜当然也不能容忍三苗对自己的不服和他们“弗用灵”的低级文化状态,于是对三苗的战争就是不可避免的。而更加重要的是,舜对三苗的征服并不仅仅限于武力,他更看重用自己的文化对三苗文化进行有效的渗透,从而把三苗纳入自己的文化共同圈,使之从根本上臣服自己。


舜对三苗之民的征战是不遗余力的。古籍之中多云“舜伐有苗”或“舜伐三苗”(注:见《荀子·议兵篇》、《战国策·秦策一》、《淮南子·兵略训》等。),《尚书·舜典》云舜:“流共工于幽州,放驩兜于崇山,窜三苗于三危,殛鲧于羽山;四罪,而天下咸服。”《孟子·万章》中也有这段话;而《左传·文公十八年》曰:“舜臣尧,宾于四门,流四凶族浑敦、穷奇、梼杌、饕餮,投诸四裔,以御螭魅。”唐孔颖达作正义云:“此作所言说《虞书》之事。彼云四罪,谓共工、驩兜、三苗、鲧也。……检其事以识其人……自然饕餮是三苗矣。”可见舜确实对三苗部落发动过残酷的战争,并且将三苗之民从中原赶过江汉之间,一直到沅湘以南,至使“三苗服”。也就是说,舜通过征战使得自己成为天下的共主,《吕氏春秋·慎人》云“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之诗就是出自舜的自许。《尸子》说“舜南面而治天下,天下太平”,这些说法未必可信,但从中我们还是能看出,当时确实有很多部落是遵奉舜令的,而舜经营三苗最久,三苗自不能例外。


但三苗远离中原,舜实际上是不能对三苗进行有效的统治的。那么,《左传·昭公元年》云“虞有三苗”,《淮南子·原道训》云舜“能理三苗”,又作何解释呢?我认为舜对三苗其实是一种文化意义上的领有,也可以说是“教化”的成功。舜对三苗文化的更新、进步,使之脱离原始的“弗用灵”状态,都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舜之所以热心于在三苗建立有神灵的宗教祭祀制度,因为他本身就是一个大巫师。史载,舜的父亲是瞽,而瞽直到周代还从事着巫的职业。《吕氏春秋·古乐》曰:“舜立,命延,乃拌瞽叟之所为瑟,益之八弦,以为二十三弦之瑟。”可见瞽和舜父子都掌握着音乐的本领,而原始音乐与祭祀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礼记·乐记》、《淮南子·泰族训》及《韩非子·外储说左上》说舜鼓五弦之琴,“以歌南风,而天下治”;《战国策·赵策二》云“舜舞有苗”,此是欲通过巫舞来影响三苗。可见舜集乐、歌、舞于一身,当然是一个技术全面的大巫了。事实上,原始部落的大酋长的主要权力就是神权,他也只有在神的名义下,才能行使统治权,因此,大酋长必然是大巫师。那么,大巫师对其他部落的领有,首先必须使之服膺自己的信仰系统,并认可自己的巫术祭祀形式。舜的“有三苗”,实际正是这种意义上的领有。《吕氏春秋·召类》云:“舜却苗民,更易其俗。”《韩非子·五蠹》云:“当舜之时,有苗不服……乃修教三年,执干戚舞,有苗乃服。”也就是说,舜征伐三苗的主要手段还是在于改变它的祭祀制度,因此,舜一再地表演自己的祭祀仪式,“舞有苗”,意在“以变南夷”。显然,舜的这一目的已然达到,他也成了三苗祭祀文化的启蒙者,是三苗部族当然的文化英雄。


舜在南方的业绩,在很大程度上被人们看作是神话,然而如徐旭生先生所言:


神话也应当有它自己的来源,必须舜的声威在此地区异常地煊赫,而后关于他的神话在此地区内才能有发生的可能性。(注:徐旭生:《中国古史的传说时代》,101页。)


至少当地居民是相信这些事迹的。神话英雄和受祭神灵之间并无确实的界限,舜由此而成为三苗部落主要之大神,成为祭祀对象是势所必然的。


舜死后所葬的苍梧九嶷山,位于洞庭、沅湘之南,此地的三苗后裔在舜死后立庙祭祀,《水经·湘水注》云:“营水出营阳泠道县南山,西流经九疑山下……山南有舜庙,前有石碑,文字缺落,不可复识。”《述异记》云:“会稽山有虞舜巡狩台,台下有望陵祠,帝舜南巡,葬于九疑,民思之,立祠曰望陵祠。”清郝懿行《山海经笺疏》引罗含《湘中记》云:“衡山、九嶷皆有舜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古地图》中绘有九嶷山,山西侧注有“帝舜”二字,图中“向南绘了九个柱状符号,向东绘了七个柱状符号”(注:马王堆汉墓帛书整理小组:《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地图的整理》,载《文物》,1975(2)。),谭其骧先生撰文称“九条柱状物当系舜庙前的九块石碑”(注:潭其骧:《二千一百年前的一幅地图》,载《文物》,1975(2)。),这是很有道理的。可见当地人民确实是把舜当作大神对待并经常举行祭祀活动的。


舜成为沅湘之间三苗部落的大神在楚辞本身也有证明。《离骚》:“济沅湘以南征兮,就重华而陈词。”王逸注:“重华,舜名也。帝系曰:瞽叟生重华,是为舜帝,葬于九疑山,在于沅、湘之南。”屈原此次南征,对舜陈词,说明楚文化在和南方蛮夷文化的部分融合过程中,也认可了舜的大神身份。此外,楚辞中多处提到“九疑”,其中众神出没,一幅圣地的景象,暗示了舜在神灵之中的崇高地位,这与有关舜的神迹是相吻合的。


我们由此得出结论,沅湘之间、南楚之邑的三苗遗民,亦即当时之濮越民族是崇奉帝舜为大神的。由于舜在当地祭祀文化发展过程中的地位很重要,再加上夏启崇奉舜的影响,舜很可能成为该地区的主神。


3


现在我们可以得出结论:沅湘之间的《九歌》也是祭祀舜的。因为夏启在这一带举行的“九歌”祭仪是祭祀帝舜的,楚辞《九歌》和夏启“九歌”属于同一文化背景,两者一脉相承;更为重要的是,沅湘之间也是尊舜为大神的,则楚辞《九歌》必定是祭祀舜的。


从楚辞《九歌》本身来看,这一点似乎更不成问题,因为在陪祀众神中,赫然有“湘君”、“湘夫人”二神在其中,而此二神为舜妃的传说是早在屈原之前就广为人知的。《史记·五帝本纪》云:“舜年二十以孝闻。……于是尧乃以二女妻舜以观其内,使九男与处以观其外。”《尸子》云:“尧闻其(舜)贤……于是妻之以媓,媵之以娥,九子事之,而托天下焉。”《淮南子》和《吕氏春秋》都有“尧妻以二女”的记载。此二妃后来亦死于南方。《礼记·檀弓》云:“舜葬于苍梧之野,盖二妃未之从也。”《史记·秦始皇本纪》有一段人所熟知的记载很能说明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