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娱乐
首 页
购买会员
联系网站
会员中心
10美国革命

《玻璃钥匙》是汉密特的顶尖之作,也可说是二十世纪犯罪小说家的艺术颠峰。按照汉密特的标准来看,他可能算是失败者,但他的标准远远超过我们用来评论大多数犯罪小说家的标准,《玻璃钥匙》足以与同时期所有美国小说相提并论。美国革命让冷硬派犯罪小说备受尊崇。始终自称作品是次等文学的钱德勒十分清楚地意识到这一点,试图「从中打造像文学的东西」。

几乎打从一开始,美国的犯罪小说便深受英国影响(爱伦.坡是个例外)。例如,范达因与昆恩在他第一时期所创造的角色,基本上都是英式人物,只是披上一层美国色彩。至于莱茵哈特式的作品,更毫无本土特色可言。在具莱茵哈特风格的小说中,女主角总是身处险境,在四下无人的情况下,发现自己与杀人犯近在咫尺。采用这种模式的作家有好几位,其中有些甚至在技巧方面胜过莱茵哈特,但纵使如此,始终没人能像她那么成功。爱波哈特笔下的护士凯特与苏珊.达尔等角色,便曾有过几次千钧一发的逃生经历。

乔瑟夫.萧的慧眼识英雄,与「冷硬派」侦探的出现

完全采用美国风俗、习惯和与语言,彻底打破欧洲传统的道地美国犯罪小说,出现于一九二○年代。这些作品最早刊登在俗称「纸浆杂志」(pulp magazine)的杂志上,其名称由来是这类杂志均采用质量低劣的廉价木浆纸张。早期的犯罪纸浆杂志出现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这些平淡无趣的杂志内容,采用了传统侦探与大量英国元素,但情况很快就发生了变化。到了一九二○年代中期,最受欢迎的角色已变成美国的私家侦探。纸浆杂志因应识字但不懂文学的广大群众而诞生,这类读者热烈渴求名为「影子侠」[1]、「蜘蛛侠」[2]之类的幻想角色作品,同时也想看到自己熟悉的环境中所发生的写实暴力小说。这些犯罪小说针对蓝领工人而写,其受欢迎程度也反映出一九二○年代美国禁酒令引发的帮派崛起,以及公务员与警方腐败的情形。

为纸浆杂志而写作的作家没有什么文学层面的目标。他们笔下的冷硬派侦探与传统「大侦探」处于不同的世界。「大侦探」避之惟恐不及的地方,以及往往嗤之以鼻的暴力行为,对冷硬派侦探来说却像喝酒般习以为常。「许多人都有自己的小怪癖。我的小怪癖就是在睡觉时握着一把上膛的枪。」这话出自史上第一个冷硬派侦探瑞斯.威廉斯,他是卡罗尔.约翰.达利[3]笔下的人物。威廉斯时常用到枪,大多是与其他拿枪的人对峙,对此他是如此解释的:「不绞点肉哪有办法做出汉堡。」「大侦探」的言语不是做作就是无聊,冷硬派侦探则像雪茄或大蒜般辛辣。「大侦探」全知全能,相信理性推理拥有至高无上的力量;冷硬派侦探则以直觉行事,像普通人一样会犯错,信仰的是手上的枪。

当时纸浆杂志的数量相当多,但最知名的是一九二六到一九三六年间由乔瑟夫.T.萧[4]上尉领军的《黑面具》(Black Mask)杂志。萧接手杂志时,对纸浆小说认识不多,但仍决定降低作品的粗糙程度,但又不减少其暴力成分。他对优秀作家的激励方式是不断刊载他们的作品,并调涨当时仅一字一分的稿费。萧告诉旗下作者,他希望小说直接描述暴力行为,也会删去所有与带来暴力刺激无关的情节,要求之严格,就像艾兹拉.庞德[5]删掉海明威早期作品中的形容词一样。萧与黄金时代的作家不同,他深信「除非情节能让角色立体生动,否则没有意义」。《黑面具》的小说风格相当一致,无论是达利、早期笔名为查尔斯.M.葛林(Charles M. Green)的E.S.贾德纳、乔治.哈蒙.柯克斯[6]、拉乌.惠菲尔德[7]、莱斯特.丹特[8],甚至是一九三三年在这本杂志上发表处女作〈勒索者不开枪〉(Blackmailers Don't Shoot)的瑞蒙.钱德勒全都如此。萧慧眼识英雄,看出达许.汉密特是具有不凡才能的作家,其前期作品与杂志的需求十分吻合,后来的作品更进一步展现才华,其中至少有两本堪称二十世纪最佳犯罪小说。

开创二十世纪犯罪小说艺术颠峰的汉密特

汉密特全名山谬.达许.汉密特,是独立、随性、认真的激进派,对欧洲人来说似乎是某种典型的美国人。他十三岁辍学,做过各种工作,其中包括曾担任平克顿侦探社的侦探。他在〈私家侦探的回忆〉(From the Memoirs of a Private Detective)这篇机智诙谐的文章里表示,他曾被误判伪证罪,结果必须真的做伪证才能脱身;他还知道有个侦探试图易容,却被第一个遇到的警察抓了起来;还有一名警官向他巨细靡遗描述一个人,甚至连脖子上有颗痣都提到了,却忘了提到那个人只有一只手。于是他最终做出评论:「犯法的人迟早会被逮捕,恐怕是最没根据的神话,这点大家应该不会有什么争议。再说,每个执法机构里都累积大量悬案,以及在逃罪犯的档案。」

钱德勒在一九四四年的文章中表示,汉密特「并非只提供一具尸体,而是把谋杀还给有理由犯罪的人,同时让他们用手边的东西犯案,而非使用手工制造的决斗用手枪、毒箭与热带鱼」。这话只对了一半,或者应该说,这段言论暗示汉密特的作品完全写实,并不正确。即使是汉密特最早期与最不重要的作品,同样都极具个人特色,这种特色部分源自他删除所有表面描述的精简风格,部分源自他对调查真实案件的相关知识,还有一部分则因为他作品中伤感的愤世嫉俗。他早期的短篇主角是个人称大陆侦探社探员的肥胖中年无名侦探,其写作风格值得留意,故事内容却不值一提。小说中利落简洁的角色刻画大胆抢眼,但也很难让人留下印象。汉密特的成就建立于他的五部长篇作品:《红色收获》(Red Harvest, 1929)、《丹恩咒诅》(The Dain Curse, 1929)、《马耳他之鹰》(1930)、《玻璃钥匙》(1931)、《瘦子》(1934)。

从《红色收获》的开头几行便能清楚看出,这本小说的调性及感觉与同时代所有英美侦探小说有多大的不同:「我第一次听到有人把博生市说成破生市,是在布特的『大船』旅馆,那人是个叫西奇.杜威的红发混混。他也把衬衫说成『真伤』。他那样唸我根本没想到是在讲城市。」在同一页,他还透过对警方的观察呈现出城市的腐败,这是榭尔丝或昆恩作品中看不见的:

我见到的第一位警察需要刮胡子,第二位的寒酸制服掉了两颗钮扣,第三个站在城里主要交通要道中心——百老汇与联邦街——指挥交通,嘴角咬着雪茄。然后我不想再注意他们。

小说的叙事者是大陆侦探社探员,他才刚抵达几个小时,便卷入两个对立帮派的血战中。警察几乎与一般人一样不正派,而在一段荒谬的情节里,一名帮派头子被警方包围在屋中,他先派两名手下出去贿赂,接着驾驶警局的车子逃脱。大陆侦探社探员设法使两名帮派头目彼此对立,自己渔翁得利,藉此消灭双方势力,洗涤了博生市的罪恶。然而,无名侦探很清楚,不消数年,暴力与腐败会再度死灰复燃。这个充满暴力的世界,与美国大城市中的一些地方相差无几,汉密特并未强调帮派头目的魅力,也没让大陆侦探社探员成为改革斗士。这些头目就像炖肉上的浮渣,侦探也只遵行基本的社会道德与忠诚原则,就此而已。《马耳他之鹰》的山姆.史贝德与《玻璃钥匙》的奈德.波蒙特也算不上正直。小说结尾时他们所做的回应,均是缘于某种正义感的驱使,而非出自爱情或友情的因素。

汉密特在形式与文字上有所创新,同时也保留了传统侦探小说中的解谜元素。是谁在巷子里枪击史贝德的搭档迈尔斯.亚杰?是谁在唐人街杀害泰勒.亨利?是谁导致瘦子克莱德.维南特消失无踪?这些谜团的架构均与传统侦探小说同样巧妙,但在汉密特最好的作品里,这些问题只在开头时较为重要,到了故事结尾便无关紧要了。《马耳他之鹰》和《玻璃钥匙》的角色与场景之精采,在犯罪小说中无人可及,全部以讽刺手法呈现出狄更斯般的精准。例如,《马耳他之鹰》对于卡斯帕.贾曼一角的外表描述便极具代表性:

胖仔胖得松垮垮的,红扑扑的脸颊、嘴唇、下巴、脖子都是一团团的肉球,上半身像圆滚滚的松软大蛋,悬着筒状的四肢。他走来迎接史贝德时,所有肉球随着脚步各自向上晃动,随后落下,彷彿即将吹出吸管但仍悬在管口的肥皂泡沫垒垒成堆。那幽黑滑溜的眼睛因为周围的肥肉而变小。深色鬈发薄掩宽大的头皮。他穿着黑色晨礼服外套,黑色背心,黑色缎面的阿斯科特式领带上有粉红珍珠,灰色直条纹精纺毛料裤子,漆皮鞋。

《玻璃钥匙》的主题仍与帮派宰制的城镇有关,但这回并非以纯粹的暴力为主,而是与个人的廉直有关。保罗.麦维格是个还算正直的帮派头目,深谙交际应酬之道,但理解能力不算太高,为他做事的波蒙特比他聪明许多。正如评论家詹姆士.山多(James Sandoe, 1912-1980)所言,这本书不仅是侦探小说,而且还「以极为敏锐的角度观察面临特殊情况的友谊」。《马耳他之鹰》里的万得丽小姐还是有点虚幻,但本书中的女性则十分真实。有些陷阱与计谋让人印象深刻,波蒙特打败《观察家报》那名懦弱编辑的章节便是一例。这本书的文笔比他的短篇或《红色收获》更精湛复杂,纪德[9]更认为此书对海明威与福克纳产生了影响。

《玻璃钥匙》是汉密特的顶尖之作,也可说是二十世纪犯罪小说家的艺术颠峰。重读这本作品总会有新发现,可看见技巧高超的犯罪小说家熟练地运用暴力情节,间接批判生活、艺术与社会,并且在形塑故事结构、以敏锐才能展现人与人之间真实面貌的同时,创作出令人赞叹的作品。《玻璃钥匙》不但是出色的文学作品,也是独一无二的犯罪小说。在本书之后发表的《瘦子》,是极具魅力、才气洋溢的小说,但以汉密特的作品来说却是退步了,这本书也是他最后一部小说。这些书都曾搬上大银幕,而由威廉.鲍威尔[10]与玛娜.洛伊[11]主演的惊悚喜剧片《瘦子》,在当时更拍成系列电影。汉密特在前进好莱坞后再没写过书。如果排除好莱坞的编剧工作,他的创作生涯仅有十一年,长篇小说只有五本。

汉密特的作家生涯如此短暂是有原因的。他与大多数人不同,在他孟浪轻狂的艰苦人生中,小说创作只是个小插曲。他的一名友人告诉我,汉密特自一九二○年代便开始酗酒,原因「只能推测是他对自己能否活过星期四不抱什么期望」。他把《玻璃钥匙》视为自己最好的作品,但也不看重自己任何一本书,更拒绝再版短篇小说。美国一九五○年代的红色恐怖时期,他因不愿供出捐款给共产前线组织的人而被捕入狱。虽然无法确定,但他可能是领有党证的共产党员。他的朋友及爱人丽莲.海尔曼[12]说,虽然他「总是尖酸地嘲讽美国共产党……但到头来,他仍忠于他们」。按照汉密特自己的标准来看,他可能算是失败者,但他的标准远远超过我们用来评论大多数犯罪小说家的标准。《玻璃钥匙》足以与同时期所有美国小说相提并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