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娱乐
首 页
购买会员
联系网站
会员中心
第四节 宋代雕版印刷的兴盛和辽金西夏的印刷业

第四节 宋代雕版印刷的兴盛和辽金西夏的印刷业

公元960年,赵匡胤取代后周政权建立宋朝,定都东京(今河南开封),史称北宋。1127年金灭北宋,赵构重建宋朝,后来定都临安(今浙江杭州),史称南宋,直到1276年,元军攻占临安,南宋灭亡。这一时期在北方,与宋朝并立的少数民族政权有辽、西夏和金。

宋朝是雕版印刷的黄金时代。

宋朝政府比较重视教育。中央有国子学、武学、律学、算学、医学、画学等各类学校;地方上有郡学、府学、县学和书院、家塾、舍馆等。公元1093年,北宋的太学生人数就达3100多人;1203年,南宋报考太学的考生就多达37000人,可见宋朝教育是相当发达的。由于教育的发展,需要的书籍量也大为增加,这就推动了印刷业的发展;同时,宋代纸墨的产量与质量都超过了前代,又为印刷业的发展准备了物质基础;再加上宋朝廷本身又大力奖励刻书,像毋昭裔的后代毋克勤,就是因为捐献了《文选》和《初学记》的书版而做了官,毋家也因为刻印书籍发了财,据说家累千金。再如南宋学者吕祖谦因进献了自己编选的北宋时期的诗文总集《宋文鉴》150卷,得到了朝廷赏赐的大量银两和绢帛。正是由于这些原因,宋代的雕版印刷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宋代的雕版印刷在官刻、家刻和坊刻方面均有很大发展。

首先,宋代的各级政府都致力于刻书,像中央的国子监,主管国家图书事业的机构三馆(昭文馆、集贤院、史馆)、秘阁、崇文院和秘书省(国家图书馆)等,这些文化机构都出版了大批书籍,特别是国子监刻书最多。当时就有人说:“国子监之印群书,虽汉唐之盛无以加此。”北宋、南宋的监本书都多达110种。其中有儒家经典“十三经”①,正史“十七史”②,司马光主编的被称为史家绝作、大部编年体史书《资治通鉴》,大部类书《太平御览》③、《册府元龟》④,老子《道德经》等书。除了这些正统文献外,还刻有医学著作《开宝本草》(因刻于宋太祖开宝年间,故名),并“广颁天下,传而行焉”。尤其是乾德三年(公元965年)的监本《经典释文》⑤,是中国古籍中的稀世之宝,今藏北京图书馆。

其他官府机构刻印的,如公元963年掌管刑狱的大理寺刻印的由窦仪主编的《宋刑统》,这是我国刑事法典的最早印本,也是宋代官方刻书的开始;有天圣(公元1023—1031年)年间崇文院刻印的农书名著《齐民要术》,史称此书在当时“非朝廷要人不可得”;还有1084年秘书省校刻的包括《周髀〔bi毕〕算经》(图4)、《九章算术》、《孙子算经》在内的《算经十书》;还有许多有关历史、哲学、天文历法、科学技术、诗歌文章、娱乐游戏以及佛教道教经典等书籍。官刻书籍除颁发各地作为官用外,还允许出售作为政府的一项财政收入。


图4 宋代刻本《周髀算经》

与此同时,各级地方政府机构也仿照中央办法纷纷刻书。其中有州(府、军)、县官署刻印的,如公元1058—1059年江宁府(治所在今南京市)刻印的《建康实录》⑥;公元1139年绍兴府刻印的研究《诗经》的专著《毛诗正义》等。除此之外,当时有些地方官用公款刻书,而后又私运回家乡出卖,以捞取外快,如台州(治所在今浙江临海县)知州(州一级地方行政长官)唐仲友就是这样一个假公济私的人。也有各路使司机构刻印的,如公元1069年两浙东路(今浙江东部,治所在今绍兴)茶盐司刻印了我国重要医书《外台秘要方》⑦,今天北京图书馆仅存两卷;1147年福建路(治所在今福州市)转运司重印了最受人欢迎的《太平圣惠方》⑧等。还有公使库刻印的。原来宋代地方政府各机关,都设有公使库,犹如今日的招待所。公使库有所谓公使钱,除用作免费招待过往官员外,还准许用公使库钱刻书。有的公使库下设印书局,专门刻印书籍,所出版的书称作公使库本。其中较为有名的,如1133年两浙东路茶盐司公使库刻印了《资治通鉴》;1183年福建泉州公使库刻印了司马光的《司马温公集》。这些官刻本往往有知名学者校勘,其质量比一般地方刻本要好一些。

此外,地方书院和各类学校也都有刻本,如1265年建宁府建安书院刻印了朱熹的《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可惜今已纳入日本静嘉堂文库了;再如1175年严州(治所在今浙江建德)府学刻印了南宋史学家袁枢著的我国第一部纪事本末体史书《通鉴纪事本末》;还有泉州州学刻印了宋代程大昌著的地理书《禹贡论》,该书被今人评为“纸墨精莹,如初拓《黄庭》,光彩照人,为宋刻书中杰作”。书院和学校一般都有学田,有资金,有人力,校勘精审,刻印精良,它是宋代刻书事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总之,宋代从中央到地方,大小官府机关及文化机构刻书颇多。

那时候,宋朝政府也发行了官报——“邸报”,或称“朝报”,苏东坡有诗句可见:“坐观邸报谈迂叟,闲说滁山忆醉翁。”邸报内容主要是皇帝的诏书、起居言行,政府的法令公报,各级臣僚的奏章,官员的升迁赏罚,中央各机关的工作报告以及边防驻军的战况等。邸报经门下省(掌管国家政令审批的机构)审核后,由各路州郡派驻首都的进奏官,按照规定的日期(如每日、每五日、每10日或一月发报一次)传发。当时常驻首都的进奏官约有120—150人,他们受上都(即首都)进奏院(地方驻京办事机构)管辖。邸报上不得传报有关“机密”的消息,否则“以违制论”。邸报除传发给各级政府部门外,还允许出卖,当时京都就有卖朝报的人。邸报大部分是抄写的,只有一小部稿件是“镂版”印发的,但是也有学者认为宋代印刷业发达,邸报当是印刷品。

宋代还出现了非法出版的私人办的小报,奏官、使臣、政府机关的中下级官员及书坊主人。小报发表的多是政府尚未公开的“朝廷机事”及其他小道新闻,所以小报也称“新闻”,从此“新闻”一词开始和报纸联系了起来。其材料来源于宫廷内部和朝廷机构内部通报新闻的“内探”和“衙探”。因为小报上多是抢先发表的“新闻”,所以很受社会的欢迎。办小报者每天出版一张,在社会上出卖,可以“坐获不赀之利”,很是赚钱。但是小报常常触犯朝廷的禁令,以至被政府以“撰造浮言”、“乱有传播”的罪名,严厉查禁,尽管如此还是屡禁不绝。小报大部分是手写的,也有少量为雕版印刷。不过也有学者认为小报既是为了赚钱,雇人抄写岂不得不偿失,当为印刷品。可惜无论邸报或小报,今天都已荡然无存了。

其次,宋代的士大夫私人刻书的也很多。有刻印自己著作的;有刻印祖先遗著的;有刻印其师友著作的;也有刻印家藏善本的;另外还有刻印名家著述的。这些私家刻书在南宋蔚然成风,许多著名版本就是私家刻印的。如福建建溪三峰蔡梦弼,他刻了不少书,流传到今天的有刻于1171年的《史记集解索隐》。该书的雕印、纸墨,均属上乘。建安黄善夫在绍熙年间(公元1 190—1194年)刻的《史记集解索隐正义》,是现存最早的三家合注本⑨,后世许多重刊本,都是以黄善夫刊《史记》为底本。他还刻了《汉书》、《东坡先生诗》等,这些书的字体刚劲似柳(唐书法家柳公权),刀法严肃稳重,墨色黑而凝重,看上去庄严郑重,把雕版印刷技术推向了新的水平。他刻的《史记》、《汉书》和这一时期建安刘元起刻的《后汉书》,无论版式、字体、刀法、墨色都极相似,可能同属一家刻写工人承办,由黄刘两家分别出资。这三本书日本都有藏本,并且非常珍视,被定为日本的“国宝”。福建邵武廖莹中的“世彩堂”(书楼名)在南宋末年刻印的“‘九经’本最佳,凡以数十本比较,百余人校正而成”。另有《春秋经传集解》、《论语集解》刻工都很精妙。特别是他刻的唐代著名散文家韩愈的《昌黎先生集》(图5)和柳宗元的《河东先生集》,其字秀雅似欧(唐代书法家欧阳询),刀法、纸墨均极精良,被认为是韩柳文集中的标准印本,藏书家把它视为宋版书的上品。陆游的儿子陆子遹[yu域]于1220年刻印了他父亲的《渭南文集》,刻印极精,今北京图书馆有藏本。岳飞的孙子岳珂刻印的“九经”、“三传”,都由“本经名士,反复参订,始命良工入梓”。他刻印的校勘专著《刊正九经三传沿革例》,更是对于书本、字画、注文、音释、句读、考异,详审精确。今北京图书馆还藏有他刻的记述先秦政治制度的书《周礼》一卷。这些私家所刻的书,一般都校勘严谨,刻印精美。


图5 南宋廖莹中世彩堂刻本《昌黎先生集》

再者,就是坊刻。宋代坊刻在刻书业中占有重要地位,所刻之书称为“坊刻本”。坊刻就是指一般书商开设的书坊,专门从事刻印书籍,是以营利为目的。有些普通百姓还要靠刻书谋生,所谓“细民亦皆转相模锓 [qin寝],以取衣食”。许多城市中书坊林立,书坊拥用自己的写工、刻工和印工。宋代最有名的书坊要数福建建安余家的“万卷堂”和“勤有堂”。余家从北宋末年起,世代刻书达600多年之久,刻印了大量书籍,一直到明代余家的刻本依然名闻遐迩。甚至到了清代中期,余家还有人在经营书坊,以致引起了乾隆皇帝的注意,下诏军机处:选派诚妥之员,善为访问,寻据复奏。余家书坊对于文化的传播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传世的万卷堂宋本中,有刻于1191年的东汉经学家何休著的《春秋公羊经传解诂》,勤有堂刻有西汉刘向著的记述古代100多位妇女事迹的传记文学《列女传》(图6)。万卷堂刻的东汉郑玄注、唐陆德明音义《周礼》,被清代人评为“点画完好,纸墨极佳”。

南宋时,临安陈起的书籍铺也是很有名的。陈起,字宗之,因室名芸居楼,故号芸居,浙江钱塘人。他不仅是个出版商,而且多才多艺,能诗善画。他为人豪放豁达,结交了不少怀才不遇的江湖诗人,并对他们表示同情。为此,他编印了《江湖集》、《南宋六十家名贤小集》,使当时许多无名诗人的作品得以流传。他出版的书,不仅价格低,而且买书的可以赊欠,又“赊书不问金”;买不起的可以借看,所谓“成卷好诗人借看,盈壶名酒母先尝”,正反映了他待人厚道、事母至孝的品德,所以他赢得了“文士独知音”的美名和“江湖名姓香”的声誉。他的书籍铺开设在临安棚北街,“门对官河水,簷依柳树荫”,是一个舞文弄墨的好地方。所以有人写诗云:

官河深水绿悠悠,门外梧桐数叶秋。

中有武林⑩陈学士,吟诗消遣一生愁。


图6 宋代余氏勤有堂刻木《列女传》

这一带书坊出版的书,藏书家称为“棚本”或“书棚本”。他的儿子陈续芸也继承了父业,父子相继经营书铺,一共出版了100多种书籍,特别是刻印了大量诗选,唐宋两代著名诗人几乎无一遗漏。至今传世的有唐朝《杜审言诗集》、《周贺诗集》、《王建诗集》、《朱庆余诗集》、《唐女郎鱼玄机诗集》、孟郊的《孟东野文集》(图7)等20多种;宋朝有岳珂的《棠湖诗稿》、郑清之(号安晚)的诗集《安晚堂集》。这些书刻得秀丽精湛,是陈家刻本中的代表作。由于陈起是位读书人,又有著作《芸居乙稿》,因此和一般书商不同,他“生来稽古心”,所以他刻的书,对于内容和形式都很讲究,堪称坊刻中的精品,颇为明清藏书家所珍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