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大多数情况一样,基亭创造了一名系列侦探,阻碍了他打算撰写严肃作品的意图。(他写了四本「严肃小说」,其中《朝温布顿跋涉而去》〔A Long Walk to Wimbledon, 1978〕的故事背景是已经毁灭的伦敦,这是一部想象力过人的作品。)《大君谋杀案》(The Murder of the Maharajah, 1980)与《完美谋杀》一样,是基亭最成功的犯罪小说,故事设定于一九三○年代,展现他在抛弃果铁一角后能达到的成就。书中藉由波普大君下棋作弊、捉弄客人藉此寻乐等情节,精采描绘出他心怀恶意、喜欢恶作剧的个性,而英国驻地官员与当地警察局长的描述也同样精采,谜底的确也让人难以看穿。
《长跑至死》(Wobble to Death)是彼得.拉佛西[39]的犯罪小说处女作,也是犯罪小说征文比赛的得奖作品。本书以一八七九年一场真实的伦敦耐久长跑赛为背景,叫人印象深刻。书中塑造了大智若愚的克鲁伯巡佐,这个角色后来也出现在几本设定于一八八○、一八九○年代的其他犯罪小说中。这本处女作在情节发展上有时会有种摇摆不定的感觉,但后来的作品则路线明确,克鲁伯与他傲慢的长官乔伊特探长、下属萨克雷间的互动也相当杰出。他在细节方面也经过一番研究,无论处理《穿着丝裤的侦探》(The Detective Wore Silk Drawers, 1971)中的赤手打斗桥段、《通灵案》(A Caseof Spirits, 1975)的降灵术,或是《炸弹党的邀请函》(Invitation to a Dynamite Party, 1974)[40]的爱尔兰炸弹客全都如此,虽然有时会让人觉得设定描写过于详细,故事情节叙述太少,但通常仍维持良好平衡。拉佛西将这些作品视为维多利亚时期的警察程序小说,其实更接近具惊悚与解谜元素的时代社会喜剧,例如《通灵案》中便有一个极为巧妙的谋杀手法。「巧妙」也是他最杰出的犯罪小说《冒牌警探狄友》的特色,这本小说每五十页就会有一个转折,接近结尾的大幅翻转,会让大多数读者都惊讶不已。故事发生在康纳公司航班的茅列塔尼轮船上,时间则是一九二一年,冒牌警探狄友这个角色,是过去几年来聪明绝顶的罪犯喜剧角色之一。
系列侦探最有可能或至少说最具可行性的优点之一,就是能改编成电视影集。从波布莱特探长、提泰姆小姐,一路到果铁警探与克鲁伯巡佐,皆是如此。詹姆士.赫泽尔系列小说也改编为影集。赫泽尔曾是警察、酒鬼,后来成为酒吧临时工、保镖、无业游民,同时还是私家侦探。这个角色是P.B.尤尔(P. B. Yuill)创造的,尤尔则是苏格兰小说家戈登.威廉斯(Gordon Williams,1934-2017)与泰瑞.文纳波(TerryVenables, 1943-)合作的笔名。文纳波之前是足球员,后来变成球队经理。正如一般常见的情况,这两位作者对电视版的赫泽尔感到失望,与三本原着小说中的形象相比,电视版的角色变得更滑稽,而且落于俗套。赫泽尔在《扮演所罗门的赫泽尔》(Hazell Plays Solomon, 1974)首度登场,由于「几名来自富勒姆区的讨厌客人将车门重重甩在他的脚踝上三、四次」,此时他正因脚踝骨折而在等候伤势复原。赫泽尔是伦敦版的马罗与愈挫愈勇的乐观主义者的混合体,无论境遇多惨,都能开朗乐观。书中对满目疮痍的现代伦敦有敏锐的观察,对话充满说服力,其中包含一些真实或自创的押韵俚语,美国读者或许会需要一份名词索引才能看懂。此外,书中还有设计巧妙的解谜过程——加上《赫泽尔与三张牌的诡计》(Hazell and the Three Card Trick, 1975)及《赫泽尔与奸险的弄臣》(Hazell and the Menacing Jester,1976)的系列三部曲,每本皆是出版当年读来令人轻松愉快的著作。不过,或许两位作者对自己的作品期望过高,或是对笔下主角感到厌倦,无论原因为何,赫泽尔系列的第四本作品始终没有推出。这三本作品全都值得找平装本一读。
优秀作品的表现
过去三十年来,犯罪小说的写作水平大幅提升。黄金时代的角色除了侦探外,都象是从纸板上裁下来的人物,而现代犯罪小说的角色,无论创作者的意图为何,大多较为真实,有时或许还并非出自创作者的本意。许多犯罪小说的写作手法仍缺乏文学性,人物与事件描写粗糙,但优秀作品的表现比过去大幅提升。以下势必得再度运用主观判断,简短提到十多位作家。许多人可能会认为应该更详细探讨与大方赞美这些作家,也有许多人会认为,这样的书没能收入我忽略且没提到的其他五十位作家,会让书显得不够完整,无法令人满意。以下提及的作家,其中有些人的作品技巧可能会让一些读者热血沸腾,但对我来说却清淡无味。我之所以纳入这些作家,只能说是以手边现有信息大致归类。
女性小说(指由女性创作的作品,推测也是女性最热衷、最常阅读的类型):琼.艾肯[41]早期作品中最知名的是《产品X的危机》(Trouble with Product X, 1966)[42],本书也是最能展现哥德浪漫主义的作品。同样具哥德色彩的还有席莉亚.费里林[43],她的《保罗叔叔》(Uncle Paul, 1955)令人印象深刻。这些作家的作品令人战栗,而非惊悚。作品同样令人不寒而栗的还有乌苏拉.柯蒂斯[44],在她的书中,家里的柴房总会藏有可怕的东西,《正午恶魔》(The Noonday Devil, 1951)是她的杰作之一。伊丽莎白.法瑞斯[45]的作品时髦、机智,带有让人欣然接受的恶毒,但她却从未彻底发挥才华,《足以杀死一匹马》(Enoughto Kill a Horse, 1955)与《刽子手之屋》(Hanged Man's House, 1974)均是推荐一读的作品。克利斯蒂安娜.布兰德[46]的著作常因个人喜好而太过狂热。《绿色危机》(Green for Danger, 1944)是她最受欢迎的书,《猫与老鼠》(Cat and Mouse, 1950)则是其最佳作品。
正统创作者(无论侦探或惊悚小说,只要作品包含解谜元素便算在此类):安德鲁.加维[47]热衷于惊悚小说,但如今已放弃写作,《麦格史东计划》(The Megstone Plot, 1956)、《士兵之屋》(The House of Soldiers, 1961)与《凶手之沼》(Murderer'sFen, 1966)[48]均是同类中的少数杰出之作。当代同类作家中,有许多人都受到过度高估,约翰.麦唐诺[49]是其中之一(至少在他的祖国美国是如此)。他的查维斯.麦基系列受到高度赞赏,每本书名均采用不同的颜色,但每本的表现都相当一致,这无疑是他创作的最主要优点。麦可.昂德伍德[50]在过去三十年间几乎每年都会出一本书,作品水平稳健,主要归功于丰富的法律程序常识,从《陪审员》(The Juror, 1975)一书就能看出他是这类型的顶尖作家。唐诺.E.威斯雷克[51]刚开始的风格类似汉密特,后来在幽默犯罪小说中成功找到一席之地。那些作品好笑吗?我可以忍住不笑,但其他人认为《尸体好忙》(The Busy Body, 1966)、《药膏里的间谍》(The Spy in the Ointment, 1966)与其余作品确实让人绝倒。威斯雷克还用了理查.史塔克(Richard Stark)与塔克.科伊(Tucker Coe)等笔名。
引领风潮的创作者(他们带来侦探设定的新意):乔瑟夫.韩森[52]创造了第一位同性恋系列侦探戴夫.布兰史提特。这是个好想法,但布兰史提特大多只绕着加州.盖顿这个角色打转,看起来像个迟钝、感情用事的家伙。大卫.史摩尔是哈瑞.凯莫曼[53]笔下的角色,他是犹太拉比[54],尽管不是第一位犹太人侦探,却是其中最独特的。对我而言,这个系列关于古犹太习俗与现代犹太人观点的描写稍嫌过多,但《星期五,拉比睡过头》(Friday the RabbiSlept Late, 1964)与其他几本无疑都是相当巧妙的作品。《星期二,拉比发脾气》(Tuesday the Rabbi Saw Red, 1973)则把主角带进学院生活,是我个人偏爱的一本。东尼.席勒曼[55]勇气十足,塑造了纳瓦荷族的警探乔.利风。遗憾的是,这样的角色某种程度来说较难带来刺激(毕竟英国读者不了解纳瓦荷族与苏族人有何不同),但《祝福之祭》(The Blessing Way, 1969)与《亡者的歌舞之殿》(Dance Hall of the Dead, 1971)均是构思与文笔均相当稳健的作品。
至于无法一并提及的其他五十位作家,在此谨致歉意。
为警察小说带来新意的马利克、列宁顿、麦克班恩、渥夫、海姆斯、西蒙斯
警察小说,或现称为「警察程序小说」的作品,是从警方角度来看待案件,并集中于调查过程细节的类型,此类别当中的最佳范例,均有极明显的写实感。
这是新近发展出来的类型,不应与凡人型侦探的作品混淆。虽然凡人型侦探作品有时也会描述警方的调查过程,但那只是表面功夫,而且通常还会以警方高层的高傲视角来描述。
古典侦探小说大多不适合改编为电影或电视,因为燃烧到一半的火柴、菸蒂上的特殊口红印痕、采集指纹等内容,在视觉呈现上并不有趣。不过,近年由克莉丝蒂小说改编而成的电影,则以众多明星的演出阵容克服了这点,至于电视方面,榭尔丝的小说有部分改编为古装剧,部分改编为历史喜剧,同样相当成功。然而,随着警察程序小说兴起,警方的例行公事也被拍成精采的电视剧,继美国影集《警网》(Dragnet)与英国影集《警察巡逻车》(Z Cars)、《轻轻柔柔》(Softly Softly)后,陆续有许多同类影集推出。其中最优秀的包括美国的《警网铁金刚》(Kojak)与《希尔街蓝调》(Hill Street Blues),英国的《除暴安良》(The Sweeney)与《温柔触碰》(The Gentle Touch),这些节目之所以受到欢迎,是因为对白生动,在描述警方内部派系间的同僚情谊时,尽管总会过于煽情,但也不致于完全失真。
请所有作者发布作品时务必遵守国家互联网信息管理办法规定,我们拒绝任何色情内容,一经发现,即作删除!
声明 :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本站部分内容来源网友上传,
本站未必能一一鉴别其是否为公共版权或其版权归属,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速联系我们,一经确认我们立即下架或删除。
联系邮箱:songroc_sr@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