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487;。关于幻想,列宁还特别注明,“就是在最精确的科学中,否认幻想的作用也是荒谬的:参看皮萨列夫论推动工作的有益的幻想以及空洞的幻想”《列宁全集》,中文2版,第55卷,317页。
注488;《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1版,第22卷,340页。
注489;[德]康德:《纯粹理性批判》,3页,北京,商务印书馆,1960。
注490;引自《康德黑格尔研究》,第2辑,425页,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
注491;引自《康德黑格尔研究》,第2辑,408页。
注492;[德]黑格尔:《小逻辑》,39页。
注493;同上书,136页。
注494;参见[德]黑格尔:《精神现象学》,上卷,13页。
注495;[德]黑格尔:《小逻辑》,242页。
注496;[德]黑格尔:《逻辑学》,下卷,26页,北京,商务印书馆,1976。
注497;《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1版,第23卷,92页。
注498;《马克思恩格斯选集》,2版,第2卷,23~24页。
注499;《马克思恩格斯选集》,2版,第2卷,24页。
注500;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中共中央编译局译,75页。
注50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2版,第1卷,72页。
注50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2版,第2卷,21页。
注503;这里,马克思实际上指出了实践反思的特点:(1)“最一般的抽象”是由实践决定的,即被抽象的对象已经具有“最丰富的具体的发展”;(2)在这“最一般的抽象”作出之前,人们已经在“特殊形式上”思考这一对象;(3)作出“最一般的抽象”的过程,也就是从“特殊形式”上升到“普遍形式”的过程,换言之,也就是对已经定型的思维方式进行批判的过程。因此,马克思不仅把亚当·斯密的“劳动价值论”看作是对重农主义批判的产物,而且将其看作是社会实践的产物。按照马克思的观点,只有在下列条件下才能作出“劳动一般”的抽象:(1)“对任何种类劳动的同样看待,以各种现实劳动组成的一个十分发达的总体为前提,在这些劳动中,任何一种劳动都不再是支配一切的劳动。”
注504;同上书,22页。
注50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2版,第2卷,22页。
注506;这里,出现六个范畴:(1)简单范畴;(2)不发展的具体(整体);(3)比较简单的范畴;(4)比较不发展的具体(整体);(5)比较具体的范畴;(6)比较发展的整体。这六个范畴之间存在着横向对应关系,即简单范畴——不发展的整体;比较简单的范畴——比较不发展的整体;比较具体的范畴——比较发展的整体。同时,它们之间又存在着从纵向的独立到“从属”的关系,即简单范畴→比较简单的范畴→比较具体的范畴;不发展的整体→比较不发展的整体→比较发展的整体。马克思认为,“在这个限度内,从最简单上升到复杂这个抽象思维的进程符合现实的历史过程”同上书,20页。
注507;《马克思恩格斯选集》,2版,第2卷,24页。
注508;同上书,23页。
注509;马克思:《资本论》(根据作者修订的法文版第1卷翻译),55页。
注510;马克思:《博士论文》,3、2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61。
注51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1版,第40卷,138页。
注51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2版,第1卷,6页。
注51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1版,第46卷(上),458页。
注51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2版,第2卷,23页。
注51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1版,第46卷(上),458页。
注516;《马克思恩格斯选集》,2版,第2卷,23页。
注517;《马克思恩格斯〈资本论〉书信集》,258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76。
注518;《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1版,第46卷(上),458页。
注519;[英]卡尔:《历史是什么》,93、97页,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
注520;《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1版,第25卷,349~350页。
注521;马克思:《资本论》(根据作者修订的法文版第1卷翻译),2页。
注52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2版,第2卷,18页。
注52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2版,第4卷,727页。
注524;[比利时]普利高津:《时间、结构和涨落》,见《1977年诺贝尔奖演讲集》,42页。
注52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2版,第3卷,377页。
注526;[英]维特根斯坦:《逻辑哲学论》,伦敦版,44页。
注527;[英]罗素:《我们关于外在世界的知识》,纽约版,33页。
注528;《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1版,第20卷,552页。
注529;《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1版,第46卷(上),458页。
注530;《马克思恩格斯选集》,2版,第4卷,383页。
注53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2版,第4卷,329页。
注532;《列宁全集》,中文2版,第55卷,233页。
注533;。意识本身是非物质的,但它又不能脱离物质,必须通过并借助于语言这一特殊的物质形式才能显示出来。正如马克思所说:“‘精神’从一开始就很倒霉,受到物质的‘纠缠’,物质在这里表现为振动着的空气层、声音,简言之,即语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2版,第1卷,81页。
注534;[英]维特根斯坦:《逻辑哲学论》,伦敦版,44页。
注535;[英]罗素:《我们关于外在世界的知识》,纽约版,33页。
注536;《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1版,第3卷,525页。
注537;《马克思恩格斯选集》,2版,第1卷,81页。
注538;《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1版,第42卷,126页。
注539;《马克思恩格斯选集》,2版,第2卷,18页。
注540;《马克思恩格斯选集》,2版,第2卷,18页。
注54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1版,第23卷,202页。
注542;[苏]列昂捷夫:《活动;意识;个性》,65页,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0。
注543;《列宁全集》,中文2版,第55卷,152、78页。
注544;《列宁全集》,中文2版,第55卷,196页。
注545;[美]N.维纳:《人有人的用处——控制论和社会》,9页。
注546;《列宁全集》,中文2版,第55卷,317页。
注547;在这一过程中,规定的抽象、多样化的形成,以及规定的综合,都要靠思维的建构作用。这一过程通过两条道路来实现:“在第一条道路上,完整的表象蒸发为抽象的规定”,“从表象中的具体达到越来越稀薄的抽象,直到我达到一些最简单的规定”;第二条道路,思维的行程又反过来,即“在第二条道路上,抽象的规定在思维行程中导致具体的再现”《马克思恩格斯选集》,2版,第2卷,18页。
注548;同上书,111页。
注549;《马克思恩格斯选集》,2版,第2卷,19页。
注550;《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1版,第20卷,383页。
注551;[美]N.维纳:《人有人的用处——控制论和社会》,44页。
注55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1版,第20卷,610页。
注55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1版,第42卷,126页。
注55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1版,第20卷,610页。
注55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1版,第20卷,610页。
注556;马克思、恩格斯:《费尔巴哈》,83页。
注557;《毛泽东选集》,2版,第1卷,306页。
注558;《马克思恩格斯选集》,2版,第4卷,727页。
注559;《马克思恩格斯选集》,2版,第4卷,726页。
注560;洪谦主编:《西方现代资产阶级哲学论著选辑》,209页。
注561;《外国哲学资料》第四辑,207~208页,北京,商务印书馆,1978。
注56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1版,第20卷,581~582页。
注563;同上书,582~583页。
注56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1版,第42卷,124页。
注565;《列宁全集》,中文2版,第40卷,291~292页。
注566;《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1版,第20卷,573页。
注567;《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1版,第23卷,92页。
注568;《马克思恩格斯选集》,2版,第2卷,23页。
注569;同上书,25页。
注570;《马克思恩格斯选集》,2版,第1卷,56页。
注571;同上书,72页。
注572;洪谦主编:《逻辑经验主义》,上卷,9页,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
注573;转引自[美]怀特:《分析的时代》,215页,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
注57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1版,第2卷,161、162页。
注57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2版,第4卷,308页。
注576;[美]瓦托夫斯基:《科学思想的概念基础:科学哲学导论》,10页,北京,求实出版社,1989。
注577;同上书,14页。
注578;同上书,25页。
注579;洪谦主编:《逻辑经验主义》,上卷,69页。
注580;同上书,75页。
注581;[英]波普尔:《无穷的探索》,82页,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84。
注58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2版,第1卷,71、73页。
注583;《列宁全集》,中文2版,第55卷,308页。
注584;[德]希尔伯特:《数学哲学论文集》,英文版,141页。
注585;《列宁全集》,中文2版,第55卷,219页。
注586;《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1版,第42卷,178页。
注587;同上书,126页。
注588;《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1版,第3卷,29页。
注589;同上书,34页。
注590;《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1版,第42卷,123~124页。
注59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2版,第4卷,329页。
注59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1版,第42卷,131页。
注59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1版,第42卷,96页。
注594;同上书,97页。
注595;[苏]图加林诺夫:《马克思主义中的价值论》,129页,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9。
注596;《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1版,第19卷,406页。
注597;《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1版,第19卷,412页。
请所有作者发布作品时务必遵守国家互联网信息管理办法规定,我们拒绝任何色情内容,一经发现,即作删除!
声明 :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本站部分内容来源网友上传,
本站未必能一一鉴别其是否为公共版权或其版权归属,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速联系我们,一经确认我们立即下架或删除。
联系邮箱:songroc_sr@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