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师说:“海上阵雨这一素材,很有趣。不过,作为一首发句,前一首与‘拂晓月儿残’这句相比,确实差得远。”
(三三)
漆黑夜幕中,
手足兄弟来会面,
一同听杜鹃。[66]
我说:“这首发句,写的是五月二十八日[67]的黑夜,曾我兄弟在富士山下攻入敌人工藤祐经的营地时的情景。那是最后一次互相见面,时值五月底,是杜鹃鸣叫的时节。在《源氏物语》中,光源氏在探访花散里的途中,站在家住中川的旧情人的屋檐下,听杜鹃在雨中啼鸣。作者紫式部想象这种情形,曾作过一首和歌。”
先师说:“可以看出这首发句是写曾我兄弟的,但言不尽意。对此,其角也是这样认为的。”
许六评论道:“这首发句,心有余而词不足。”
我说:“说‘心有余而词不足’,确实一语中的。只是,我也没有能力将‘心’充分表现出来。”
对此,丈草说:“如今的作者都很聪明,若能加以联想与想象,是可以理解的吧。”听罢,我与他一同笑了起来。
(三四)
前句:
东方旭日升,
彩云笑对朝阳。[68]
付句:
青翠松林中,
看樱花绚烂一片。[69]
对这首连歌,我最初的付句是“赏花游客尽散去”[70]。
先师问我:“后来为何这样修改呢?”
我回答说:“前句写的是早晨的彩云在欢笑,表达的是一种高兴的心情。回头看看我的付句,却没有扣住清晨的美丽景色。后来想想,还是要附和前句的景色描写,所以将付句的头一句改为‘松树影子长’。”
先师说:“如果采用了最初的那一句,应该打你三十大棒!后来改过的这一付句,也要修改,头一句宜改为‘青翠松林中’。”
(三五)
百只麻雀栖梅枝,
宛如树上挂铃铛。[71]
这是元旦贺岁俳谐的“胁句”。
先师在芭蕉庵听了此句,说:“你写的这个‘梅’,与其说是正月,不如说是二月的景象。你怎么能把这个作为元旦贺岁的胁句呢?”
(三六)
西国[72]的马匹,
在船上颠晕了。[73]
许六尝试将这一句作为付句,请我来评点一下,我在这一句画了两条旁线[74],然后我们征求先师的意见。先师说:“如今大家都不喜欢过于造作的‘手帐之句’[75],这一句就像是‘手帐之句’,不应该给他画旁线。”
后来先师进京的时候又说:“马匹在船上晕船了,是可以写的。不过,写‘西国的马匹’就不够自然了。”
(三七)
天上的弦月,
从云彩的缝隙中,
露出了一角。[76]
我问先师:“这首发句是不是‘手帐之句’啊?”
先师说:“不是。因为在这句中,云、角、弦月这几个词不这样组织,就不能成为意义相联的句子。”
(三八)
小伙计挑水急匆匆,
边走边洒满街中。[77]这一句起初写的不是“水”,而是“粪”。作者凡兆问先师曰:“粪尿之类,俳谐中可以吟咏吗?”
先师说:“俳谐中可以吟咏。不过,在百韵连歌中,这类素材的不能超过两句。当然,这样的东西一句不写也好。”于是,凡兆将“粪”改为“水”。
(三九)
雉子[78]求妻多辛劳,
身体日见瘦小。[79]
起初我写的是“身体日见劳顿”。先师说:“去来啊,你对你所写的不太熟悉吧?一般说来,歌句中要有‘姿’这种东西。既便是同样的意思,不说‘身体日见劳顿’,而是说‘身体日见瘦小’,‘姿’就出来了。”
(四○)
池塘莲花已成熟,
莲子砰然坠水中。[80]
花儿正盛开,
赏花客人去又来,
长凳东倒西歪。[81]有人吟咏了这句之后,我问:“像这样承接前句、写出景趣的句子,应怎样接续才好呢?”并希望先师来继续唱和,于是先师就吟咏了以下的“花儿正盛开”一首。
(四一)
挺拔高大青冈栎,
连片成林黑黝黝。[82]
赏花穿树林,
林子墙外有小门,
出入有众人。[83]
前一句吟咏时,我说:“这前一句说的都是青冈栎,如果要不脱离青冈栎的景色,又以‘花’来唱和,那很不容易吧。”于是请先师来接续。后面这一首就是先师在那时吟咏出来的。
(四二)
出门来身穿睡衣,
阳光下绫罗绸缎。[84]
一路哭哭啼啼,
小草鞋不太跟脚,
走走又提提。[85]前句吟咏时,在座者皆不知如何应对。先师说道:“这一句,说的是贵妇人出门时的情景吧?”于是,我赶紧以“哭哭啼啼”相接续。
在座的一位名叫好春的人称赞说:“一听说是吟咏贵妇人之句,立刻就唱和出来,不愧是蕉门弟子啊!平日的修炼非同一般。”
(四三)
阴云密布欲挡风,
大风吹来云撕开。[86]
中门已打开,
格子窗前月光白,
轻轻透进来。[87]
这一句,是我在正秀亭召开的连歌会上所接续的第三句。起初我的接续是“竹格窗前……月澄明”,后经先师修改。那天晚上,我与先师一起投宿于曲翠亭。
先师说:“今夜是你第一次出席正秀亭的连歌会。你是稀客,本该想到很可能会由你来吟咏发句。一旦被请求作发句,无论句子好坏,都应该尽快出口。一夜的时间有限,你的发句费时太多了,当然令大家不快。这是不太风雅的事,为了不让大家太扫兴,我吟咏了发句,正秀很快接续了胁句。胁句说的是大风将云彩撕成了两块,形容的是剧烈变化的天气。而你却以‘竹格窗前……月澄明’来唱和,完全没有理解前一句的意境,这证明你还不成熟。”
我说:“那时我也想好了一句,就是‘月光照射着,指甲般陡峭的山崖’,又觉得将月光写得太明亮了,与上一句不相配。”
先师说:“‘月影’这一首作出来后,比此前好多了。今后,你要好好努力,一定要洗刷这次正秀亭之耻啊!”
(四四)
陷情网昏头昏脑,
热恋中南北不分。[88]
住草庵对草生情,
在荒郊觉蓬蒿可爱。[89]
先师从京都给野坡[90]寄来一封信,并附了这首发句。他写道:“京都这一带的作者,都脱不掉浓重之味[91],而我们最重要的是要保持一种‘轻盈’。”
(四五)
元旦旭日起,
染红了山峦崎岖,
山部赤人[92]名不虚。[93]
先师在一封信中说:“这首发句中的第二句写得很好。整首格调壮美,意味隽永。”
(四六)
手牵木曾[94]马,
头顶初升小月牙,
京城何日达。[95]
这首发句,模仿了纪贯之的和歌《手牵望月驹》,我写的是“手牵木曾马”。先师讪笑说:“这首发句只是在计算天数而已呀!”
二、同门评
在本篇中所夹杂的我自己的一些评论文字,看上去也许不免太自以为是了,这是因为现在还没有《先师评》中芭蕉那样的评判者。是耶非耶,只好期待后贤的评判了。
(一)
柳枝的摇曳,
抚摸着人的颈项,
感觉痒痒。[96]
这首俳谐中的“柳枝的摇曳”,在《浪花集》中写作“摇曳的柳枝”,那是我的笔误。后来,史邦在《芭蕉小文库》中,订正为“柳枝的摇曳”。
对此,支考认为:“原本就应该是‘摇曳的柳枝’,为什么要修改呢?”我问他:“你所谓的‘摇曳的柳枝’,是什么意思呢?”支考说:“摇曳的柳枝,是写柳枝柔然婀娜之状,就仿佛是给人挠痒痒的感觉,是一种比喻的修辞方法。”我则认为:“这种理解不正确,它写的是柳枝直接抚摸人的颈项部位。假如是‘摇曳的柳枝’,意思就不一样了。所以我才作了订正。”支考说:“你的这种理解太过随意了。还是应作‘摇曳的柳枝’,视为一种比喻的说法。”
丈草说:“从词语的接续方法上来说,难说孰对孰错,但作为一首俳谐的构思而言,似乎还是支考说的有道理。”
我说:“很遗憾我不能理解你们两位的观点。如果说此句是一种比喻的表现,那么谁能作这样的比喻呢?直接写柳枝抚摸人的颈项,除了先师谁也写不出来。这首俳谐的格调与品位,是别具一格的。”
许六说:“先师在诗笺上所写的确实是‘摇曳的柳枝’。若第一句就写‘柳枝的摇曳’,那么第二句就接不上了。”
我说:“依我的理解,不存在你所说的‘接不上’的问题,这个暂且不论。我只是要说,先师在写给我的书信中,确实是写作‘柳枝的摇曳’的。”许六回答:“先师在很多时候是在写成后又加以修改的。所以即便是先师亲手写的,在此也难以作为证据。”
就这样,支考、丈草、许六三人都认为应该是“摇曳的柳枝”。到底孰对孰错,只有等待后贤来判断了。
附记:不知为何,先师从江户给我写了一封信,说:“这首俳谐送给你,不可外传他人。”后来,先师对支考也透露过:“我有一首写柳枝的重要的俳谐送给去来了。”一直到那时,《浪花集》和《续猿蓑》两个集子都没有收录这首俳谐。在《浪花集》编纂的过程中,先师仙逝,因而此句不为外人所知。我想我不能将此据为己有,就决定把它编入《浪花集》。
(二)
下雪天里,
兔子的皮毛,
像是个胡须。[97]
鲁町问:“这首俳谐是什么意思?”
我答曰:“这首俳谐前面有一句说明‘与孩子一起玩’,写的是与孩子们一起玩耍的情景。理解时不能死扣字眼。须知古人云,机关踏破无觅处。那时,先师对我讲这首俳谐,我很感动。”先师说:“我想,喜欢这首俳谐的,也就只有你和越人了吧。看来你果真喜欢呀!”听罢,我心中大喜。
或有人问:“雪与越后的白兔有关联。”对此我答曰:“你这样来理解,就好像在解释《神代卷》[98]啊!”
又有人说:“写‘兔子的皮毛,像是个胡须’,是因为雪天太寒冷的缘故。”对此,我答曰:“倘若可以这样解释的话,那就可以说‘大热天,猿若[99]摘下胡须’了。这样解释更加肤浅。”
(三)
山路上,
多么幽雅的
紫花地丁啊![100]
对于这首俳谐,湖春评论说:“山路上的紫花地丁不可吟咏。芭蕉翁的俳谐很拿手,但对歌学则不甚了了。”
对此,我的看法是:“自古以来吟咏山路上的证歌[101]不少见,湖春作为民间歌学者[102],怎能作出这样的评论呢?我感到不可思议。”
(四)
初冬阵雨来,
手提雨笠,
先师墓旁久徘徊。[103]
这是北枝在拜谒先师之墓时吟咏的一首发句。许六评论说:“这是从第三者的立场吟咏的,如果是从自己的立场来吟咏,就叫人感到疑惑了,因为他使用了一个‘や’字。”
对此,我答曰:“这个‘や’字是表示确认、感叹的词。平常到别人家造访的时候,都是脱下斗笠拿在手上,进入大门。而这种场合下,却非同寻常地脱下雨笠,在墓四周徘徊,这是怎样一种情景啊。作者就是用‘や’来表示这样的感叹。大凡对发句的理解,都要从全篇着眼。倘若将这首发句写成‘手提雨笠,走进那个门啊’,那吟咏的无疑是第三者的行为。”
(五)
春天的田野,
传来一声。
雉子的鸣叫。[104]
这首发句,起初写作:“春风啊,横扫旷野,雉子的叫声。”我说:“这里使用的‘横扫’一词容易引起歧义,而且比较卑俗,不如改成‘辽阔的春野,传来一声……’”
丈草说:“‘辽阔’一词也显得卑俗,不如干脆写成‘春天的田野’如何?”野明听罢,欣然从之。
(六)
为抵御风寒,
马儿收拢耳朵,
路边的梨花。[105]
请所有作者发布作品时务必遵守国家互联网信息管理办法规定,我们拒绝任何色情内容,一经发现,即作删除!
声明 :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本站部分内容来源网友上传,
本站未必能一一鉴别其是否为公共版权或其版权归属,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速联系我们,一经确认我们立即下架或删除。
联系邮箱:songroc_sr@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