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娱乐
首 页
购买会员
联系网站
会员中心
第四节 历代重要类书?

b 图谱性类书——《三才图会》和《图书编》 明代还有图文并茂特点的图谱性类书出现,如王圻编的《三才图会》和章潢编的《图书编》。这种类书从图谱和文字两方面来阐述事物的源流。

《三才图会》,106卷,汇集古书图谱,包括古代文物和人物图像,加上文字说明。分为天文、地理、人物、时令、宫室、器用、身体、衣服等14个门类。虽然有些图是根据流传的形状绘制的,不尽可信;清代人评论它采集广泛而失之过杂;但是书中绘制的图像却有着特殊的功用。如明十三陵的定陵曾发掘出皇后的凤冠,但已残破。要使已经残破的凤冠在展出时恢复本来面貌,就借助于《三才图会》里的一幅皇后凤冠的侧面图,根据这幅图修复出明代皇后凤冠的原形。另外,据所知,日本编的百科全书和词书都已采用了我国的《三才图会》。

《图书编》,原名《论世编》,后改今名,与上书属于同一类型,是辑录古籍中有图有说的材料汇编而成。全书127卷,分经义、象纬、历算、地理、人道等类编;其中所附的易象类编和学诗多识两卷,有说无图;余125卷,都有图有说;说的部分取材广博,条理分明。一般学者认为它在材料考核方面和体例编排上超过了《三才图会》。在地理、人道两门类中,更有许多反映明代政治社会状况的资料,可以补充史志的无记载。此书在清乾隆间修《四库全书》时,列入“应毁书目”,因此,流传不广。

(6)清代的重要类书

类书发展到清代,编制愈加精湛。康熙、雍正两朝编纂的类书体例益精,种类很多,规模宏巨,卷帙浩繁。官修类书著名的有《渊鉴类涵》、《佩文韵府》、《骈字类编》、《子史精华》、《古今图书集成》,还有《分类字锦》等。其他私人编的类书也很多,著名的如:陈元龙的《格致镜原》,100卷;和它体例近似的类书还有汪汲编的《事物原会》,40卷,以及魏嵩编的《壹是纪始》,22卷,补遗一卷。此外,还有《事类赋统编》,93卷,黄葆真增辑。此书是把宋人吴淑的《事类赋》、清人华希闵的《广事类赋》、王凤喈的《续广事类赋》、吴世旃的《广广事类赋》,以及张均的《事类赋补遗》汇集再加补充而成。此外,康熙时,潘永因编《宋稗类钞》八卷,从诗话、小说、笔记中选材编次宋代人物掌故,分为59门;清末徐珂编《清稗类钞》,由各笔记、野史、杂书内取材,汇集清代人物、故实,分为92类。两书都有丰富的材料,能为研究宋、清两代掌故、轶闻提供线索。另外,更有较大规模的,专门辑录妇女史料的类书《奁史》出现。总之,清代的类书,不论数量或质量在类书史上都有一定份量。原因主要是统治阶级出于笼络士大夫这个政治上的需要,即网罗人才,加强对他们的控制,所谓“迟其岁月,困其心志”,使之“具老死文字间”。当然,前面说过,唐宋初期的编纂类书,明成祖的敕修《永乐大典》,又何尝不是如此。

下面将清代最著名的类书和常用的类书讲一讲:

a 现存最大的类书——《古今图书集成》 《古今图书集成》(下简称《集成》)一万卷,约计字数1.6亿;在份量上原仅次于《永乐大典》,但它至今完整无缺,因此,可以说它是现存最大的一部类书。

它的内容包罗万象。全书分六汇编,首三编是按天、地、人排。一是历象汇编;二是方舆汇编;三是明伦汇编;四是博物汇编;五是理学汇编;六是经济汇编。六汇编下又分32典;典下共分6109部,确是规模宏大,囊括万有。一般常说《太平御览》、《册府元龟》、《渊鉴类涵》是大类书,其实总量多者也不过《集成》的1/10。

这部万卷巨制的编者究竟是谁?长期以来曾是一个谜。一般著录大都写蒋廷锡等奉敕撰,其实真正的编者却是康熙皇帝的皇三子诚亲王胤祉的门客陈梦雷。陈梦雷在诚亲王的大力支持和赞助下,于康熙四十年十月到康熙四十五年(公元1701—1706年)四月主持编成,初名《古今图书汇编》。先录目录、凡例为一册,由诚亲王代呈皇帝,康熙帝钦定改名《古今图书集成》。陈梦雷在初稿基础上自行修订;在修订过程中,雍正即位,陈梦雷被发遣远边,于是就改成蒋廷锡等奉敕撰了。这里就不能不谈谈陈梦雷的一生坎坷,二次冤狱,两番流徙。

陈梦雷,福州侯官人,官翰林院编修。康熙十二年(公元1673年),他回闽省亲,适逢三藩之乱⑤起,耿精忠起兵响应吴三桂,威胁闽中诸名士,其中也有陈梦雷父子,胁受伪官。其实陈梦雷没有接受,且和同窗好友李光地共商灭敌之计。但当时有陈昉者做了伪官,京师误传为梦雷。三藩之乱平,陈梦雷被捕论斩,而李光地又不肯为他辩护。幸圣祖特准减死,流放到奉天尚阳堡(今沈阳)16年。直到康熙三十七年(公元1698年),圣祖玄烨东巡,他才有机会面诉冤枉,召回京师。次年奉旨入懋勤殿,侍奉皇三子诚亲王胤祉读书。这个时期,他出入宫闱,颇受知遇。他为感恩戴德,独力编了《集成》。这在他的著作《松鹤山房文集》(康熙曾御赐他一副对联:“松高枝叶茂,鹤老羽毛新”,著作因此得名)卷二里,有一篇《进汇编启》,详细叙述了编撰经过。但好景不长,到康熙六十一年,康熙帝驾崩于畅春园,世宗胤禛即位,不久就将陈梦雷再度流放远边。其实这和清王朝统治阶级内部的政治斗争有关。康熙中世以后,皇太子再立再废,诸皇子各树党羽,谋夺嗣位,斗争甚为激烈。雍正夺得皇位后,为翦除异己,先后把诸皇子置于死地。陈梦雷是皇三子的门客,被当作要员,当然不能放过,因而不惜“欲加之罪”老账新算,借口归案,被再度流放到东北。这时陈梦雷已是72岁的白发老翁,远戍边外,单车就道,绝塞荒山,自然没有生还的希望。而《集成》这部巨著的真正编者陈梦雷的名字也就被削得一干二净,埋没了200余年。

尽管陈梦雷经历了悲惨的一生,但其辛勤编纂的《集成》却留在人间,为后世所利用。18世纪初期,中国印刷术大大发展提高,皇宫的武英殿开办了一个印书工场,这个工场用铜活字版印了一部大类书,就是《集成》;于雍正四年(公元1726年)到六年印成。这第一次共印64部和样本一部;正文一万卷,目录40卷,分订5020册,装523函。因印数少,当时就属珍籍,在内府分藏文渊阁、乾清宫、皇极殿等处。乾隆年间修《四库全书》时,分建七阁,每一阁也放《集成》一部。另外还分赐大臣,乾隆时四库馆的总裁、副总裁都有一部。修《四库全书》时,各地进呈图书多至五、六、七百种者,赐《集成》一部。国外收藏这一版的有英国伦敦不列颠博物馆,是完整的一部,已改订成745本洋装巨册。法国、德国也有这一版的残本。因印数少,当时国内的读书人是难得一见的。后来又有第二次的铅印扁字体,西方人称“美查版”(公元1888年),印1500部,每部1620册,加目录1628册。这版错落很多。第三次是上海同文书局石印本,光绪二十年(公元1894年)印成一百部。但留存在上海栈房的因遭火灾,传本很少。第四次是1934年上海中华书局据铜活字原印本用橡皮版缩小影印。这部铜活字本购自康有为的旧藏;缩印成800册,包括目录六册,正文794册,后附《考证》八册,共808册;常用的就是这个本子。1985年中华书局与巴蜀书社据1934年版联合影印出版《集成》,并将800册线装本改为16开精装本,并编《简明索引》一册,自1985年起陆续出书。

《集成》一书,部头很大,所收资料浩瀚,但条理清楚,繁而不乱。全书六汇编中,以明伦汇编为最大,占全书1/4以上,方舆汇编次之,经济汇编又次之,历象汇编最小。32典中,职方典最大,约占全书1/6弱,乾象典最小,仅占全书1%。在6109部中,最大的是医部,占全书1/20以上,最小的部在边裔典内,只有12行。每部分汇考、总论、图、表、列传、艺文、选句、纪事、杂录、外编等,其中汇考是主体,总论、列传次之。编纂者认为有些荒唐难信的纪事,录之似乎无稽,不录又怕遗漏的,则入于外编。根据具体资料,繁简不同,一般汇考不再细分,但资料多者又分门。如职方典,各省、府部下的汇考,又分建置沿革考、疆域考等。

综观此书,规模宏大,内容赅博,“凡在六合之内,巨细毕举”,插图精美,图文并茂,而且分类细密,其层层展开的三级类目(甚至到四级)结构、编排,系统性强。由于它是类编群书,具有将同一内容按不同主题分别归入不同部类的特点,实质上等于编制了各种类型的索引。例如,要查李广射虎石这一典故,《集成》里就提供了五种检索途径:(1)因为李广是西汉名将,所以,可从官常典·将帅部去查;(2)因姓李,可由氏族典·李姓部去查;以此类推,可从:(3)禽虫典·虎部;(4)戎政典·射部;(5)学行典·勇力部,都能查到这一故事的来龙去脉。由于《集成》大量辑录了历代正史、方志、野史、笔记等各种类型的文献资料,而又按类按主题汇编起来,所以它又具有“二十一史主题索引”,“方志主题索引”,“野史笔记主题索引”等各种主题索引的作用。如想知道方志和正史中有无连体婴儿的记载,可查庶征典·人异部,就可知道明万历三十八年夏天,山西某地有连体婴儿的记载(《山西通志》)。还可查到《隋书·五行志》、《唐书·高宗本纪》等正史中的有关材料,并可知道,早在1300多年前我国就进行过连体婴儿分离手术的记载。这一切都说明《集成》在编制技术上,当时已达到高度水平。

由于《集成》的内容贯穿古今,包罗万象,编制体例细密,而且图文并茂,功能多样,查检较便,编辑时间又距今最近,所以,自问世以来,很为中外学者所珍视。在第二、第四种印本未出世之前,因为传本太少,在“宇内读书人求一见而不可得”的情况下,不少学者不辞辛劳远道求访、借阅,借到后,一天读几十册,即或夏日炎炎,汗流如雨,夜晚在昏暗的烛光下,即使在蚊虫“围攻”的漏尽更深,也不肯停下。读书人勤奋、感人的记载不少,而且这也证明此书的文献价值。据记载,乾隆年间有人提出120条问题,请教于诗人袁枚(公元1716—1797年),其中多为僻典,袁枚不能答。招词林诸子查《集成》,答出百条。有孔某曾读《集成》七遍,120条问题都可答出。《集成》和其他类书一样,自问世以来直到现在,在查考史实,提供参考材料,查找文章典故,辑佚工作中都发挥着作用。如果要查我国工程技术史料,历代都有哪些能工巧匠?那就看考工典,其中有“工巧部名流列传”。它从各种史志笔记中辑录了历代的能工巧匠,例如鲁班等人的事迹和他们的创造发明。读者如对生活常识感兴趣,可看食货典饮食等部,其中介绍各种食经、菜谱及烹调知识。仅粥部就介绍了绿豆粥、羊肉粥、茯苓粥等几十种粥的配料、制作方法及主治功能,至今仍有一定的实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