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册府元龟》所引用的书籍和文献都不注明出处,这不能不说是此书编辑体例上的缺陷。
1960年中华书局将《册府元龟》明刊本影印出版,共12册。书前有总目,每一册有分部目录,书后有全部类目索引,为现在我们通用的本子。
d 供科场之用的类书——《玉海》 宋代还有专为“博学宏词科”④应试用的一部类书——《玉海》,200卷,南宋王应麟编。王为宋代有名的博学家,他不满于自己的进士出身,而以“通儒”自任,发愤读书,终于考中了极难考中的博学宏词科(只取了一人)。此书是他专为准备报考博学宏词科的人而编,显然也包括了他自己的经验。其标分门类和一般类书不同,多录典章制度的文献和吉祥的善事。《玉海》保存了不少早已散佚的史料,所述宋氏史实,由于他多次任史官,有机会取材于实录、国史、日历、会要等文献,大都为后世史志所不详,十分珍贵。其中征引经、史、子、集,百家传记,无不具备。书中记事,大致按年代先后顺序排列。它不像其他类书那样仅仅分类抄录材料,而多用提要、概述的形式简述事实,遇不同说法,常常还略作考证。体例和《通典》、《会要》之类的政书有些相近。但也兼采诗文辞藻,具有一般类书的作用。《玉海》包括了涉及文史的多方面知识,有人称赞它是“天下奇书”。特别是它为研究宋史提供了不少很有价值的参考资料。《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称“其贯串奥博,唐宋诸大类书未有能过之者”。
在南宋,考博学宏词科的人要学会做各种体裁的文章,需要博古通今,既熟悉历史典故,又懂得本朝故事。针对这种需要,《玉海》分为:天文、律历、地理、帝系、圣文、艺文、诏令、礼仪、车服、器用、郊祀、音乐、学校、选举、官制、兵制、朝贡、宫室、食货、兵捷、祥瑞,共21门。每门又分子类,凡241类。书后还附有《辞书指南》四卷,就是指导准备报考此科的人如何编题、作文、诵书,要注意哪些语意等等。
博学宏词科一直延续到清代,历来是进身翰林甚至宰相的重要途径。所以,《玉海》这部类书在封建社会长期为人们所重视。我们今天注意这部书,主要是因为它提供了许多比较可靠的宋代史料。
宋代为应试对策专为科举而编的类书,除《玉海》外,还有林的《源流至论》,有前、后、续、别各集共40卷;以及陈傅良的《永嘉八面锋》。
e 详于宋朝时政的——《山堂考索》 《山堂考索》,也称《群书考索》,旧题南宋章如愚编撰。
章如愚,为人耿直,宁宗开禧初年被召,上疏极陈时政,得罪了当朝权贵韩侂胄,罢官南归。于是结草堂于山中,与士子讲学,时称山堂先生,因而此书亦称《山堂先生群书考索》。
据此书宋刻残本,现藏上海图书馆,有汪有开于南宋淳祐八年作序云:此书原为100卷,经过吕中增广。因此,此书应题:南宋章如愚编,吕中增广。
此书宋刊本10集100卷。后经增广,元、明刻本编为前集66卷,后集65卷;续集56卷;别集25卷。根据明刊本,四集共212卷,分50门。前集分为:六经、诸子、诸经、诸子百家、韵学、字学、诸史、圣翰、文章、礼乐、礼器、律吕、历数、天文、地理共15门;后集分为:官制、官、士、兵、民(风俗田制)、财、赋税、财用、刑共9门;续集分:经籍、诸史、文章、翰墨、律历、五行、礼乐、封建、官制、兵制、财用、舆地、君道、臣道、圣贤15门;别集分为图书、经籍、诸史、礼乐、历、人臣、士、财用、兵、夷狄、边防11门。每门又分为若干类,每类再分为若干条目。各集所分门类、目互有出入,体例前后不一致。元刊本的门类分合稍有不同,共分52门。这部类书体例繁杂,并有重复矛盾的地方。但收集资料丰富,包括有自先秦至宋代的大量材料,尤详宋朝时政,考据也有心得,尤其关于政治制度方面,叙述源流,比较详备。正如《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所说:宋自南渡以后,通儒尊性命而薄事功,文士尚议论而少考证。但此书独以考索为名,言必有征,事必有据,而又能折衷群书断以己意,这在崇尚议论而不重考证的南宋,是难能可贵的。引书则整段摘取原文,注明出处,是南宋私纂类书中较好的一种,向来为学者所重。可惜明代以后,没有刻本,流传不甚广。
此书因卷帙浩繁,又四集不作于一时,不免有重复、前后自相矛盾之处。不过考据多所心得,在宋人著述中虽体例稍杂,然有优胜处,较之《玉海》虽博赡不及,但详于时政,是其特点。
《山堂考索》流传下来的有四种版本:一是宋刻残本;二是元延祐园沙书院刊本;三是明正德刘氏慎独斋刊本;四是四库全书本。1991年书目文献出版社影印明正德刊本,题名《群书考索》,精装两册,用起来较方便。
f 植物学的专门类书——《全芳备祖》 此书为宋陈景沂编;分前后两集:前集只有一部“花部”,共27卷;后集有:果部,卉部,草部,木部,农桑部,蔬部,药部,共七部,31卷;全书共58卷。就目前所知,这种关于植物学的专门性百科全书,在世界上以此书为最早。
此书内每条是一种植物,在体例上每条又分成三个“祖”。第一是事实祖,内容是有关植物的科学知识、故事、传说等;第二是赋咏祖,所收都是诗句;第三是乐府祖,录的全是词。每祖又分若干小类,如事实祖,下分碎录、纪要、杂著;赋咏祖下分散句、散联等17个类;体例严谨。前后两集共收植物约307种,资料截至宋代为止。
此书编于宋末,由于战乱影响,此书刻本在我国早已亡佚,仅有少量抄本流传,极罕见。明代李时珍(公元1518—1593年)编《本草纲目》时,都未引用。
1960年代初,发现日本皇宫图书寮(即今宫内厅书陵部)藏有《全芳备祖》的元刻残卷。通过中日双方有关单位的支持,日本宫内厅所藏此书刻本的复制品于1979年10月运来北京。据推测,原刻约在元至元四年——明万历元年(公元1338—1573年)之间,即日本室町时代由我国传到日本的,经过五、六百年,以照片复制返回我国。这书已由农业出版社列为《中国农业珍本丛刊》的第一种,影印出版。这可谓中日友好交往的一段佳话。
明代人编《群芳谱》即以《全芳备祖》为底本。清初的《广群芳谱》则是《群芳谱》的扩充,所以,《全芳备祖》可谓我国植物学专门工具书的鼻祖。
此书也可用以查诗词,是按咏何物,查何门。如查李清照的“醉花荫”词,因其中有“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被收入“菊花门”;《如梦令》:“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则收入“海棠门”。近人即从此类书中辑录李清照诗词。
查此书时可与《古今合璧事类备要》别集草木卷相互参阅。
g 考证性质的专门类书——《事物纪原》 宋代高承编撰的《事物纪原》是流传下来的比较早的一部考证事物起源和沿革的专门类书,共10卷。分为天地生殖、正朔历数、帝王后妃、衣裘带服、学校贡举、经籍艺文、什物器用、岁时风俗、农业陶渔、博弈嬉戏、草木花果、虫鱼禽兽等55部,每部下又分若干事,共1841事。每事目下列引文,多引用原书原文。此书搜罗广泛,天文、历数、典章制度、飞禽走兽、花草虫鱼及其他许多事物,往往都能找到。由于各条是以类相从,要查找一事,先估计这一事物可能在哪一部,然后在该部查找。例如:观灯、竞渡、乞巧,这都是古代的风俗,我们可在“岁时风俗”部找到。《事物纪原》的特点是,如同书名所标示的是追溯事物的起源,探索事物命名的由来,凡书中所列事物,不论巨细都要“原其始,推其自”。例如:
称朕:朕,我也,古通称之。秦始皇二十六年始,独天子称朕云。《史记》曰:李斯议:天子自称曰朕也。(卷一,朝廷注措部)
熨斗,《帝王世纪》曰:纣欲作重刑,乃先作大熨斗,以火熨之,使人举,手辄烂,与妲己为戏笑。今人以伸帛(用熨斗把帛熨平整)者,其遗意也。(卷八,舟车帷幄部)
还有如:大蒜,根据《切韵》,张骞通西域时将大蒜带回,所以,大蒜自汉代才有;苜蓿,西域人以此喂马,张骞使大夏时得其种,带回与葡萄同种于离宫馆旁,极茂盛,也是汉代始至中国。(以上皆见卷十,草木花果部)
再如扇子,据此书:舜时即有五明扇;又据晋陆机扇赋则说:今天的招凉扇是周武王时开始做的。(卷八,什物器用部)
再看看馒头的来历:当年诸葛亮征孟获时,有人说蛮地多邪术,需要向神祈求帮助,按蛮俗必杀人以人头祭神。诸葛亮认为太残忍,于是命用猪肉、羊肉包之以面像人头以祭神。后人由此为馒头,则馒头是始自诸葛亮的。(卷九,酒醴饮食部)
此书特别对一些生活器物、食品等选录较多,不及细述。还有不少资料可供研究科技史的参考。总之,对一事一物都考索古书,求其缘起,《事物纪原》确是第一部书。它将散见于群书中有关事物起源的记叙搜集起来,汇成一编,集中地记录了我国人民在漫长的岁月里所创造出来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成果,为我们保存了许多有价值的历史资料。
但此书对事物起源的考证,失误之处也不少,而且有些条目的归部不甚合理,如:姬妾、奴婢在布帛杂事部;熨斗、雨伞归舟车帷幄部,就令人费解,给人查找带来困难。不过《事物纪原》毕竟是开考源之作的先河,对后世有明显影响。明、清两代又陆续出现多种这方面的类书。
h 通俗类书的先行者——《事林广记》 此书是日用百科全书型的古代民间类书。南宋末年陈元靓编。原本早已不见。现在看到的元、明刻本都是经过增广和删改的,因此,书名也几经变动,至顺刊本题《新编纂图增类群书类要事林广记》,至元刊本题《纂图增新群书类要事林广记》;日本翻刻泰定本题《重编群书类要事林广记》(各集各卷题名不一致)等。所称“新编”、“增新”、“增类”、“重编”,都说明对陈氏原本有所增益和改订。元、明刻本因屡刊、屡增、屡改,内容都有出入,无一完全相同。现据元至顺间(公元1330—1333年)建安椿庄书院刻本(中华书局1963年影印)看,有前集13卷,后集13卷,续集、别集各8卷,共42卷,前集16类,后集19类,续集、别集各8类,共51类。
《事林广记》和唐代的《兔园策府》相类,都是通俗性类书,但它却又是别树一帜的,因它有两个特点:一是内容包括较多的市民文化、市井状态和生活顾问的资料,二是首创了类书附载插图的体例。
由于《事林广记》是为民间日常通用的百科手册似的类书,因而收录了当时与日常生活有关的资料,体现了市民文化的种种。例如:续集卷六、七、八文艺类载有当时市民娱乐活动的种种方式方法:投壶、双陆、打马等;别集卷四公理类引列各种告状纸的程式,如“妇人夫亡无子告据改嫁状式”等,可以看到市民生活,甚至社会底层的种种情况。文艺类还记录有宋、元之间都市中市民阶层流行的切口语。该书别集卷六载有当时民间运用的各种算法,及民间营造工匠世代所习用的各种尺度,为其他文献所不载,此书不但记述,且附插图。
请所有作者发布作品时务必遵守国家互联网信息管理办法规定,我们拒绝任何色情内容,一经发现,即作删除!
声明 :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本站部分内容来源网友上传,
本站未必能一一鉴别其是否为公共版权或其版权归属,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速联系我们,一经确认我们立即下架或删除。
联系邮箱:songroc_sr@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