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做法产生了一系列技巧优异的著作,且具有大量真实犯罪行为的相关专业知识。他早期作品中的稜角分明变得圆滑,笔下角色使人不快的调性也减轻许多,让大众市场更容易接受。原本关于社会底层的描述也或多或少舍弃不提,大多数角色变成有钱人,或是想变富有的人。《黄金海岸》(Gold Coast, 1980)中,一名黑手党成员的寡妇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因为她若与其他男人上床就会失去所有财产,这个相当适合拍成电影的概念,最后成为温和轻快的平淡作品。《闪亮》(Glitz, 1985)同样是开头十分杰出的作品,一名警探遭抢匪开枪射伤,原因是他拿着一袋食物,袋子里有一瓶半加仑的勃根地葡萄酒,他因为不想摔破酒瓶,没有抛下袋子向对方秀出警徽。接下来的故事节奏快得像一级方程式赛车。他将亚特兰大市描述成「戴上拉斯维加斯塑胶面具的老旧海滨胜地」,这说法给人留下的印象胜过各式卑劣凶狠的角色。《抢匪》(Bandits, 1987)乍看之下像政治惊悚小说,描述纽奥良某组织打算弄到五百万美元资助尼加拉瓜的反政府武装组织,但另一个阵营则决心让这笔钱落入桑地诺民族解放阵线之手。虽然这个题材相当认真严肃,如今看来却过时了,不是吗?不过,李纳德为了让全书显得有趣,使用了大量的俏皮对话。这是一个由骗局构成的世界,而非军火走私以及有一堆瑞士银行账号的真实世界。这本书的表现老练,但就像李纳德其他后期作品一样,会让人觉得可以改编成一部好电影,但就小说而言,还算不上引人入胜。李纳德是个懂得活用街头知识的作家,但少了汉密特的原创性、钱德勒的智慧或麦唐诺的道德观。他的卓越地位,是出版业、记者与人云亦云的评论家拱出来的,只不过为了填补空缺罢了。
美国的女性主义犯罪小说作家比英国姊妹更着重透过作品来传达信念。其中最杰出的是莎拉.派瑞斯基[13],她表示,「女权主义对我来说是一种信仰,一种组织原则」,此外还补充说明,她在许多其他议题也有坚定信仰,包括支持堕胎合法化等。她笔下的波兰裔侦探维艾.华沙斯基显然与派瑞斯基大多数观点相同,但由于她相当清楚小说必须是一群可信度高的角色身上所发生的有趣故事,因此作品并未成为宣传手册。这系列也以令人振奋而非沉郁的方式描绘出芝加哥南区那处处危机的感觉,因而大获好评。
主角华沙斯基的刚毅令人难忘,复杂的故事情节也处理得当,由于派瑞斯基勤于收集资料,因此技术方面的细节也让人感到安心,只是对我来说,这部分实在置入得太过明显。《中毒性休克》(Toxic Shock, 1988)的故事描述化工厂的工人长期健康受损,雇主极力掩盖此事,藉此避免赔偿。书中有一整页对各方人士的感谢词,包括医生、环境学家与一名警官。其他书中也有类似的各种谢词,对象包括医院、地方检察官与建筑公司等。这有什么不对的吗?没有,只是会让人觉得派瑞斯基不是在创作,而只顾着描述而已。她的作品会给人一种印象,彷彿作者只是为了帮读者打造确切的真实感,因此才描述这些事物。对我来说,派瑞斯基的最佳作品是《玩火自焚》(Burn Marks, 1990),这是一本独特的轻松喜剧,故事与华沙斯基那让人生气却又似乎无法制止的爱莲娜阿姨有关,但生动有趣的感觉总是因派瑞斯基认为需好好解释的大量细节而消失殆尽。「他们帮她注射了盐酸立托啶……他们注入类固醇,好帮助婴儿的肺部产生脂质……」这些部分出自《失踪的病历》(Bitter Medicine, 1987),足以暗示接下来书中还有大量可怕的医学实务技术信息。派瑞斯基的作品之所以具有独特的真实感且读来有趣,有部分是因为她对细节的坚持,但这同时也是她的作品较不活泼的原因。我认为,她同样填补了空缺,是符合期待的美国女性主义犯罪小说作家。
其他美国女性主义作家写出了同性恋侦探角色(伊芙.萨伦巴〔EveZaremba, 1930-〕),偶尔还会误入歧途,描写施虐受虐与奴役(芭芭拉.威尔森〔Barbara Wilson, 1950-〕的《狗项圈谋杀案》〔The Dog Collar Murders〕)。不过若要过度细分也不对。我会称葛拉芙顿为钱德勒的门生,但她的金丝.梅芳系列则比较算是女性主义作品。凯特.范斯勒是卡洛琳.郝布伦(Carolyn Heilbrun, 1926-2003)以笔名亚曼达.克罗斯(AmandaCross)创造的角色,同样具女性主义倾向,只是在她登场的小说中,这种影响却非常薄弱。克罗斯对榭尔丝极为推崇,技巧也相当细腻,但对我来说不是令人兴奋之作,如果榭尔丝不是英国的文案写手而是美国教授,那么她写出来的东西就很可能会是这副模样。这段评论可视为恭维,同时也能代表相反之意,但无论如何,都明确指出克罗斯的作品不管是态度或结构皆已明显过时。
近年美国出版的许多优秀小说均无法明确归类到任何一种类型,但要我说的话,或许可以归到「骗局」这个美国特有的主题中。我喜欢汤姆.卡寇尼斯[14]的《密西根骗术》(Michigan Roll, 1989),也对此书相当激赏。这是第一本关于职业赌徒的小说,描述主角厌倦了在佛罗里达从赌客身上赚钱,于是前往密西根。有个角色偷了一袋毒品,他因此被卷入事件,必须试着保护那个角色同母异父的妹妹。其中两个歹徒奉派夺回毒品的桥段令人印象深刻。《加倍下注》(Double Down, 1991)同样是赌徒卫弗利的故事,甚至更精采。杰罗德.派蒂维奇(GeraldPetievich, 1944-)的《勒索》(Shakedown, 1989)一书,主角过去是个骗子,曾经成功勒索一连串知名娱乐圈人士,但因引起联邦调查局与黑帮的注意而身陷麻烦。这本书轻松又老练,就像李纳德的作品般优秀。约翰.坎普[15]的《蠢人竞赛》是一本计算机犯罪小说,甚至连我这种不懂数据数据库大型主机的人也能轻松读懂。一名黑客接下任务,前去破坏一间打算研发全气候战斗机的公司计算机,藉此摧毁他们的计划。最终的致命一击,仰赖于一个完全针对计算机设计的诡计。
卡寇尼斯、派蒂维奇与坎普都还不是知名作家,但掌握庶民语言的技巧比英国同行更生动多元,证明美国犯罪小说的发展较为活跃、出色。接下来,我们来谈谈另一个同样发展兴盛但没那么健康的趋势。
美国是暴力的代名词
有人认为,有些作家的作品向我们展示了当今犯罪世界的真实模样,为我们揭露这样的社会:谋杀不只是违背中产阶级道德观的严重罪行,更是组成美国社会结构的元素之一。这些书中的犯罪行为似乎就像只是捏死甲虫似的,几乎不带情绪,其中最常被提到的,是詹姆士.艾洛伊[16]与安德鲁.瓦克斯[17]。这些作家、他们的追随者与众多忠实书迷一致认为,他们的作品无需太在乎文法,甚至就连文笔风格的独特性也同样不重要。书中的句子与段落都很短,所有想告诉读者的事,全都以一种紧凑的方式来表达:
米克斯拿出霰弹枪,扣下扳机。胖子中弹往后飞,撞倒蓝斯福,因而掩护了他。
侍者拿走盘子,放回菸灰缸。我点燃她的菸,也点燃我的。「说吧。」我说。
这就是艾洛伊与瓦克斯的典型段落,读来像出自同一人,可能也与其他五十个作家相差无几。
这种写法有部分源自吉姆.汤普逊、大卫.古迪斯与其他人的纸浆小说,但在连环漫画里,也同样会使用这种彻底精简用字的手法,或干脆省去文字。如果转换为连环漫画形式,米克斯那段只需要两格画面。第一格是米克斯开枪,第二格是胖子倒下,撞倒蓝斯福,无需任何文字。引用自瓦克斯作品的段落也可用类似的连环漫画手法表达。这类作品的写作风格大多以这种不带感情的方式呈现,例如将连环漫画的画面换成说明文字。这种写法能带来惊人力道,却完全没有独特性。最近有人想在报纸上写一篇有关瓦克斯的文章,打电话问我对他作品的看法,我说那只是半调子的拙劣文学,写给差不多程度的读者看的,对方听了惊讶不已。
这类书籍极为暴力。「美国是暴力的代名词」或许可做为这些作家的座右铭,艾洛伊的出版社骄傲地强调他母亲死于谋杀,尸体被弃置在一所高中外的灌木丛里,就连他自己也被逮捕过十几次,坐过八个月的牢。瓦克斯是律师,专长是虐童案,因此这个主题多次出现在他的作品里也就不让人意外了。这类书中的暴力通常与性有关,且描写详尽,以满足读者。米契尔.史密斯[18]是这个路线的承继者,在他的《白日梦》(Daydreams, 1988)开场,有人发现一名妓女被人缚绑,阴道与肛门中塞入香蕉,遭烫伤至死。艾洛伊与瓦克斯大量描写凶杀与枪战,但他们的某些追随者,更常聚焦描写针对女性的暴力行为。
这类作品的社会意涵值得深思。艾洛伊刚开始创作时的主角是洛伊德.霍普金斯,这是一名「真实、压抑、暴力的右翼洛杉矶警察」,比起他杀死或逮捕的坏人来说,他还不算坏。在较新的艾洛伊作品《铁面特警队》(L.A. Confidential, 1990)里则有三名警察主角,他们各不相同,却都与他们对抗的坏人一样凶残。将嫌疑犯的手塞进洗碗槽的厨余处理孔,接着打开开关只是普通小事(「唧唧唧—洗碗槽射出血和骨头」)。这本书的主要情节,是有六名男女遭枪杀的夜鴞惨案。在逮捕一群有嫌疑的黑人时,「有必要的话就动武」这个指令,被解读为「把黑鬼都杀光」。由于艾洛伊写作的「电报式风格」让人搞不清楚状况,接下来展开的是一段漫长、野蛮的洛杉矶犯罪世界之旅,有时连警察也彼此对立。在全书结局到来前,尸体的数量不计其数。两个简短的章节里(每章只有三页)便发生了数起死亡,其中两人是温德尔.(巴德).怀特巡佐杀害的,他用脚踩着其中一名伤者的脸,直到他停止呼吸,另一个则被他用「受伤的双手」活活打死。
然而,如果觉得这些警察没有荣誉心与人类情感可就错了。巴德憎恨打老婆的人,会狠狠教训他们,下手比对付平常的坏人还狠。他的同事杰克.温森斯巡佐喜欢充英雄气概,但会定期寄钱给因为他而变成孤儿的孩子。瓦克斯笔下的主角巴克以「当今世界上最危险的人」著称,他的暴力程度只比艾洛伊笔下的警察稍低一些,但当他与自己养的一百四十磅重的纽波利顿犬潘西相处时,明显变得温柔许多。巴克是个相当强悍的男子汉。他有一名助手是侏儒,外号是「预言家」,这个「矮小的人拥有骗徒的灵魂与狮子的心」,并「(对巴克)展现如何像个男子汉」。在《布菈瑟》(Blossom, 1990)中,年轻、懦弱的劳依德被冤枉为一桩命案嫌犯,他的叔叔维吉尔在巴克协助下,教导他如何成为男子汉。「是什么造就一个男子汉?一个真正的男子汉?」劳依德问,巴克则为他示范打斗与射击方式。巴克与维吉尔都同意他学得很快:「他心中有恨,只需要再学点技术,就能成为我们的一员。」
请所有作者发布作品时务必遵守国家互联网信息管理办法规定,我们拒绝任何色情内容,一经发现,即作删除!
声明 :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本站部分内容来源网友上传,
本站未必能一一鉴别其是否为公共版权或其版权归属,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速联系我们,一经确认我们立即下架或删除。
联系邮箱:songroc_sr@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