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茶慢火熬煮,尝尽人生甘苦
美国作家有律师和医生等社会菁英,英国作家有记者和媒体人,看事情的角度不同,写出来的内容与风格也不尽相同。
当过老师的约翰.哈威(1938-)并非新人作家,其实早在一九七六年出道,同时帮电视台撰写剧本,自己本身也有诗集发表,毕生用各种笔名出版了一百多本书,不过让他大放异彩、得到商业肯定的作品,是从一九八九年开始问世的查理.芮尼克探案小说。芮尼克是诺丁罕刑事侦查部的督察,离婚后过着单身汉的生活,陪伴他的只有爵士乐和四只以爵士乐乐手命名的猫。请试着想像一下以爵士乐为衬底的小说读起来会是什么感觉,没错,这套系列作绝非配乐慷慨激昂的动作片爽书,也不是旋律阴沉诡谲的心理惊悚小说,而是风格外冷内热、气氛幽微舒缓、需要让心情沉淀下来才能慢慢品尝的作品。芮尼克不是所谓的硬汉,却能参透犯罪表征下的脆弱人性,第一部作品《寂寞芳心》(1989)就被英国《泰晤士报》选为二十世纪的百大犯罪小说之一。这个系列堂堂迈入二十一世纪,至今已有十三部作品,只要耐着性子熬过开场,就能够在细细咀嚼中,体会到如波涛涌来的强烈情感,并且目睹温柔与哀愁兼具的浪漫美景。
在英国小说家当中,若要举出一位像麦可.康纳利一样是票房保证、而且是拿奖高手的作者,答案应该就是伊恩.蓝钦(1960–)。蓝钦是典型的艺文青年,双亲希望他念大学国贸系,可是他却选择攻读文学,而且还一路念到博士班。他从事过很多工作,在学校教书、养过猪、在鸡肉工厂任职,当过采葡萄工人、税收稽查员、酒精研究员、杂志编辑,也组过短命的庞克乐团,最后虽然一事无成,博士学位也没拿到,然而汲取了丰富的人生历练,对后来的创作生涯有很大的帮助。他在学生时期已经开始写作,曾经把罗伯特.路易斯.史蒂文生当成仿效的对象,成为犯罪小说家原本并不在他的生涯规划中,即便已写出后来赖以成名的雷博思探案首部曲《绳结与十字架》(Knots and Crosses,1987),他依然对自己的文坛定位感到迷惑。幸好他坚持了下来,并且逐步摸索,顺利将美国的冷硬派元素融入苏格兰文学中,成为独树一格、别无分号的犯罪小说。自从《黑与蓝》(1997)问世之后,他的作品几乎部部佳作,读者对他有十足信心而愿意掏钱买书,并且每一年金匕首奖和爱伦.坡奖的决选名单中,十之八九都会看到他的名字,如今拥有「苏格兰黑色之王」的美名,当然是实至名归。
绝大部分的推理小说家都会尝试发展出系列作,这么做的好处是可以沿用类似的情节架构,套用相同的时空背景和人物角色,以达到事半功倍的叙事效果;另一方面,读者对熟悉的主角产生认同感之后,更愿意掏腰包捧场读他/她的故事。米涅.渥特丝(1949–)却反其道而行,她的小说中没有常任的侦探角色,也没有定型的故事脉络,更不玩各式各样的谜团诡计,出场的人物都很平凡,每个案件都非常写实,不带一丝浪漫传说的色彩,笔触犹如手术刀似的直探底层,剖开幽僻人性的黑暗面。在这样的写作模式下,每一部作品都是全新的开始、全新的挑战,换言之,渥特丝选择了一条很难走的创作之路。所幸她得到的回报是值得的,处女作《冰屋》(1992)拿到约翰.克雷西最佳新人奖,《女雕刻家》(1993)勇夺爱伦.坡最佳小说奖,《毒蛇钩》(1994)抱走金匕首最佳小说奖,创下连续三部作品皆获颁大奖的纪录,堪称是推理史上的第一人。渥特丝早年在女性周刊杂志任职编辑,也为了贴补家用而写过罗曼史小说,没想到在流行文化盛行的业界,隐藏着一位眼界与才气都极不平凡的作家,看来无论在何处都有可能卧虎藏龙啊。
李.查德(1954–)的故事则是另一段传奇。一个在曼彻斯特的格拉纳达电视台任职的戏剧指导,一边编故事一边导戏,就这样工作十八年后被裁员了。他没有沮丧太久,花六块钱买了笔和稿纸,坐下来写了他的处女作,两年后,这本《地狱蓝调》(1997)出版了,李.查德的人生从此走向另一条路,他不必为别人作嫁,而是为自己与粉丝写小说。李.查德二十三部作品的主角全都是杰克.李奇,此人是退役的美国宪兵,被设定为机智过人、身手矫健,所到之处都会惹上麻烦,但不管是主动还是被动闯祸,最后一定是关关难过关关过。李奇周游美国各州,只带着一支牙刷浪迹天下,所以有「浪人神探」的称号。李.查德把整个系列探案写得近似冒险动作小说,男主角不但能打又能动脑,而且女人缘超好,到哪里都有美女投怀送抱,简直就是平民版的詹姆斯.庞德。对于小说的所有设定,李.查德坦言纯粹是为了娱乐大众而写,完全不在乎有没有文学价值,难怪他的行文多用短句,时常不见动词,感叹句不断出现,不愧出自于商业挂帅的电视人手笔。李.查德另一个熟悉商业操作的行径,则是反应在如何选用自己的笔名:查德(Child)的首写字母是C,小说上架时会跟钱德勒(Chandler)和克莉丝蒂(Christie)的作品排在一起,这么一来,逛书店的消费者很快就会注意到他的书。尽管每一步都是经过商业考量,但读者就是买单,任由书评家大力抨击也无济于事。
创作双人组的好处是可以互补所短、用其所长。推理史上出现过表兄弟、两个好麻吉,或是两个姊妹淘的写作搭档,他们共享一个名字,一起享受喝采和掌声,不过两颗头脑毕竟有意见不合的时候,在这当下就要看彼此如何协调并取得共识。然而双人组是夫妻?拜托,别闹了,众人皆知夫妻到后来若不是貌合神离,就是互看不顺眼,哪有可能一起写小说?幸好妮基.法兰齐的出现,打破了世人的成见。这个笔名是妮基.杰若德(1958–)和西恩.法兰齐(1959–)的组合,两人都是牛津高材生,也都是记者出身,一九九○年结婚后开始写心理惊悚小说,一九九七年发表了第一部作品《记忆游戏》(The Memory Game)。他们俩一系列作品的主角多半是独具魅力的都会女子,却老是遇人不淑,总是碰上变态渣男,表面上像翩翩君子,骨子里是恐怖情人,无所不用其极地跟踪和死缠烂打。妮基.法兰齐的小说通常是有所本,他们把发生在英国的犯罪事件套入故事中,描述受害人历劫余生的身心状态,将「敌人就在你身边」的观点做了最佳诠释,耸动的情节不禁令人头皮发麻。对了,妮基.杰若德先前有过一段失败的婚姻,西恩.法兰齐其实是她的第二任老公,哦,原来如此,谜底解开了,她跟克莉丝蒂一样找到幸福美满的第二春,难怪妮基.法兰齐的夫妻档组合能行得通,哈哈。
综观一九九○至二○○○年间,欧美推理文坛交出的成绩单依旧精彩斐然,佳作频出,「推理已死」的说法显然有失公允。
科技惊悚小说的危言耸听,黑客英雄异军突起
二十一世纪的来临,对人们而言,首当其冲的就是千禧年之说。这个观点对世界抱持悲观否定的态度,认为世界会逐渐走向毁灭。而人类所面临的第一个危机,即是计算机千禧虫的作乱,大家都忧心忡忡二○○○年到来的那一刻,全球的计算机系统会大当机,任何资料和档案会通通化为乌有。以结果论来看,幸好这样的恐慌并没有成真,所有的企业行号依然顺利运作,银行金融系统并未瘫痪,每个人都照常上班工作,世界继续运转中。由此可见,计算机和网络已深入我们的日常生活,往后计算机软件不断革新,社群网站和分享网站快速兴起,可触控的智能型手机开始普及,人们距离电影《魔鬼终结者》预言的那一天也越来越近。这样的危机意识到了作家手上,被转化成科技惊悚小说,创作的主题不在于解谜,而是寻求生存之道,最具代表性的作家应该是成名已久、写过《侏罗纪公园》(1990)的麦可.克莱顿(1942–2008)。他的《奈米猎杀》(2002)提出人工智能的发展隐忧,并且相信若没有加以适当控管生化科技,将会造成无法收拾的灾祸。另一本《恐惧之邦》(2004)对全球暖化有诸多错误的描述,不过这个关于环保恐怖份子试图破坏地球的阴谋论故事的确写得活灵活现,彷彿作者真的已掌握第一手内幕消息。
阴谋论的小说人人爱看,可是写起来颇有难度,不仅需要想象力,也需要专业知识,作者必须具备两把刷子才行。科技惊悚小说还有一种写法,那就是先建立「如果这样,那会怎样?」的前提,再由这样的假设来发展故事。以《最后理论》(2008)为例,作者马克.艾伯特(1961–)架设了一个平行世界,然后假设那个时空中的爱因斯坦生前已完成「统一场论」,结果这个祕密方程式引来各路人马的强取豪夺,整本小说从谋杀案开场,没多久就转为一路跟踪追杀的冒险动作情节。持平来说,能把艰涩的理论物理写进小说中已属不易,再加上把故事说得煞有其事更是一绝。这一类作品后来有不少作家跟进,不管是揭开人类进化的祕密,或是建构搜集大脑结合机械而成计算机的阴谋论,遗憾的是都带着匠气十足的好莱坞味,彷彿就是要写来拍电影之用,虽然热闹有余,只可惜深度不足,读完之后余味平淡,很快就船过水无痕,难以留下深刻印象。
凡是推理迷,应该有注意到一个现象:近代推理小说的主流,已经轮到由悬疑惊悚小说当家,故事主角几乎是和你我一样的普通人,只不过他们多了几分道德勇气,愿意为了某个崇高理念而牺牲自我。既然无法像古典神探一样万事通,这些平凡英雄要怎样才可以上天下海一路通行无阻?有个方便行事的作法,那就是在主角身边安插一名黑客,无论是花钱找来的帮手,还是原本就是自己人,一旦得到这名计算机高手的鼎力相助,主角就可以无所不知、无所不能。比方说要在茫茫人海中寻人、追踪特定地点、骇入戒备森严的政府机关搜查个资,甚至潜入金融系统来个乾坤大挪移偷走里面的钱,黑客只要在键盘上敲敲打打,一切通通搞定。说起来这都是拜网络崛起和科技发达之赐,才能让黑客这样的另类奇葩应运而生。回想一下,如果没有黑客出手协助,《最后理论》的主角哪有可能躲过FBI布下的天罗地网。他们神通广大的功能性,不但能扮演最佳绿叶,还可以坐上主角宝座。若说到推理小说中最赫赫有名的黑客主角,首推《龙纹身的女孩》(2005)的女黑客莉丝.莎兰德。
千禧三部曲的惊喜,拉森掀起的北欧阅读热潮
《龙纹身的女孩》是「千禧系列三部曲」的第一部,也是这个千禧年最大的惊喜。作者史迪格.拉森(1954–2004)生在瑞典,故事背景也发生在瑞典,小说先在北欧狂卖,然后这股畅销热潮延烧到美国,顺势登上畅销排行榜,对排外的老美来说,这是非常不容易的事情。这部作品带有古典解谜小说的味道,而且蕴藏着现代犯罪小说的精髓,主角接受委托到封闭小岛调查多年前发生的失踪案,结果挖出不堪回首的家族祕辛。拉森的创作有一体两面的意涵:名声显赫的家族,有着不可告人的黑暗历史;貌似娇小瘦削的弱女子,其实兼具坚韧的意志力与战斗力。在查案过程中,莎兰德运用高超的计算机技能找出真相,在后续的《玩火的女孩》(2006)与《直捣蜂窝的女孩》(2007)两部作品中,她继续发挥强大的威能破解悬案。吊诡的是,她是天才黑客,却也是看似完美的最佳受害人;别看莎兰德一身黑色皮衣打扮、眉毛穿洞、身上刺青,就以为她是好欺负的落翅仔。她在小说中的遭遇,可以说是瑞典受虐女性的缩影——拥有社会地位的男性对她们施以肢体伤害、精神迫害、性侵甚至虐杀,事后还可以逃过法律制裁。现实生活中的女性可能无法反击,虚拟世界中的莎兰德却不会任人宰割,她会以复仇天使之姿加以还击,而且是加倍奉还。
请所有作者发布作品时务必遵守国家互联网信息管理办法规定,我们拒绝任何色情内容,一经发现,即作删除!
声明 :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本站部分内容来源网友上传,
本站未必能一一鉴别其是否为公共版权或其版权归属,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速联系我们,一经确认我们立即下架或删除。
联系邮箱:songroc_sr@163.com